10月13日,记者从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届节会将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山东枣庄滕州市举行,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本届研讨会立足文化传承、时代追求和现实需要,将“‘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墨子鲁班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文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作为核心议题,同步设置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墨子鲁班的科技成就与当下中国科技强国追求、“兼爱”“善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等8个分议题,旨在通过系统探究墨子、鲁班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及思想文化精髓,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科技文化的悠久传承与当代实践,能够让传统智慧为全球发展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滕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晓璐介绍,本次节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节俭办会”的原则,通过开幕式、中国墨子学会会长会议、研讨会全体会议、主旨演讲和墨子鲁班文化、善文化分组研讨五场主要会议,和纪念墨子诞辰2505周年活动、全国青年摄影大展首展、全国城市主导产业职业技能竞赛、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展等六项主题活动,搭建一个文化交流、探索实践、研学拓展、旅游观光的广阔平台。
墨子与鲁班的组合,是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墨子代表的是探寻自然规律、注重逻辑与理论的科学精神;鲁班代表的则是精于巧思、善于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工匠精神。在当今推动强工兴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传承和践行这种“科圣”与“工匠祖师”相辅相成的理念,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介绍,学校正推进山东省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建设,计划3-5年内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与人文交叉创新高地,此前“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墨经诂林》已出版,该书运用现代科学术语重构墨家理论体系,首次系统性呈现《墨经》的古代科技思想。
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主任康凤霞说,中国墨子学会累计举办1届全国、14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专家参与,推动墨学研究走向国际;打造9届墨子文化节、6届鲁班文化节、2届墨子“小孔成像”学术研讨会,实现学术深度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建设线上线下阵地,“墨子云”数据平台存储文献超5TB,累计访客超100万人次。(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冯帆 通讯员田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