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日前,2024年山东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名单揭晓,我市《升级“陆海空铁邮”监管模式促进对韩贸易快速发展》《创新实施内河运费扣减政策》《“智慧旅检”赋能智慧旅游畅通便捷》《探索推行“一船一策”服务保障涉外修造船便捷通关》四个案例榜上有名。这些案例从物流通道、降本增效、旅游便利、产业服务等多维度,为全省提供了“威海经验”。
聚焦物流通道提速,我市不断升级“陆海空铁邮”多式联运监管模式。10月20日,威海港码头上,岸桥长臂舒展,各色集装箱精准起落,货车穿梭其间有序转运。依托“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货物在各港口间可实现高效调拨,海关智能平台全程监控,企业享受“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利。“现在集装箱码头堆存期平均缩短2天,集装箱、驳船周转效率分别提升20%、25%。”威海港集装箱分公司副经理刘明科说,今年吞吐量预计突破130万标准箱,年年都有新增长。
“不用排队,刷脸即过。”“智慧旅检”体系建设让游客入境享受到“无感通关”的便利。“智慧旅检”通过人工智能通道、自助快捷通道以及创新的“分离监管+一机双检”行李模式协同发力,使正常旅客入境实现“免排队、免搬运、零等待”,平均通关时间压缩20%。同时,我市在海、空口岸建成全省首个综合支付服务区,实现45种外币兑换与外卡取现,精准满足外籍人士的多元需求。
我市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还体现在为企业精准纾困上。去年7月,威海口岸在全省率先试点整船进口货物海运费参照“内河运费”扣减政策,每年可为外贸企业减少税负约200万元。荣成作为全省最大的涉外修造船基地,量身定制“一船一策”服务,实现单次边检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单船可节省成本最高达25万元。(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员雯 通讯员 张亮 刘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