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轻点鼠标,万吨货物轻松“起”

2025-11-05 编辑: 李静

        威海新闻网讯 建成全省首个由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而成的自动化堆场,作业效率提升超六成;启用“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将原本约45小时的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11月4日,威海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走遍威海·看‘智慧口岸’”大型直播报道,直观呈现威海口岸在智慧化建设上的亮眼成果。


        当天上午,山东港口威海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大型船舶整齐停靠,装卸设备高效运转,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然而,偌大的作业区域却几乎不见人影。原来,所有操控已转移至数百米外的远程控制室。在那里,操作员轻点鼠标,即可精准指挥现场机械完成成千上万吨货物的装卸,全程如行云流水。

        “威海港自动化堆场是山东港口第一个由传统集装箱堆场改造升级而成的全自动化堆场,融合‘5G+AI’技术开发应用了智能理货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60.9%。”威海港集装箱分公司码头操作部经理王柱说。

        在全自动化堆场投用前,每台轨道吊需配备一名司机。如今,一名远程操作员可同时监控5台轨道吊运行,未来将实现“一对多”乃至“一对N”的智能操作模式。

        威海港还创新打造“睿智支线通”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该系统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通关及配送等环节无缝衔接,构建起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港口物流生态。

        “‘睿智支线通’实现集装箱全流程各节点可视化管控,涵盖进出闸等14个业务节点,客户可实时跟踪货物动态。”威海港集装箱分公司副经理刘明科说,系统投入使用后,威海港与青岛港的衔接时间压缩8%。该体系前不久成功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快速通关是智慧口岸建设的另一关键环节。在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卡车鱼贯而入,工作人员依托“先期机检+智能审图”模式,将每箱机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较传统人工开箱查验缩短2至4小时。

        “前不久,我们启动‘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将原本约45小时的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完成。”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物流监管科副科长王建刚说,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的核心驱动,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重构港口协作机制,真正做到集装箱运输“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无忧”。

        “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是青岛海关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的创新实践,并首先在威海进行试点。如今,该模式已逐步推广到山东港口所属其他港口、港区。

        为全面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威海港还与海事、边检等部门深化协作:通过与海事部门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协同下达,单船审批待时压缩1小时以上;与边检部门系统互联互通,简化申报流程,共同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