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11月9日清晨,王杰驾车从烟台枢纽驶入荣乌高速烟威段(以下简称烟威高速)。车速稳稳指向115公里/小时,窗外,蔚蓝的海岸线不断向后飞掠。驶出双岛收费站时,他瞥了一眼手表——全程仅用50分钟。
“放在五年前,这段路至少得跑80分钟。”王杰轻舒一口气,记忆不由飘回2022年。
那一年,烟威高速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王杰主动请缨,担任山东高速半岛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处处长,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条路的“新生”。
“烟威高速原为1994年建成的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是当时烟威两地等级最高的公路。其中的双岛海湾大桥,更是山东省首座公路跨海大桥。后来公路升级为双向四车道高速,成为威海与烟台之间的首条高速公路。”王杰说,2005年夏天,还在读大学的他第一次沿烟威高速来威海探亲。此后几乎每年,他都会往返于这条路。
步入“十四五”时期,烟威高速已成为进出威海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承载着日益密集的车流。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路面坑洼、交通拥堵,让这条曾经的‘明星高速’渐渐失色。虽经多次维修,仍难满足出行需求。”王杰回忆道。
作为山东省首个滨海高速改扩建项目,以及“十四五”期间威海重点交通工程,烟威高速改扩建工程改扩建难度远超一般高速。“自1994年‘服役’以来,这条路历经多次维修,路面结构复杂多样,包含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等9种类型,被业内称为山东高速公路的‘路面博物馆’。”王杰说。
面对挑战,王杰与团队扎根工地,引入应用前沿路面结构设计软件,攻克了多元复杂路面结构拼接变形等难题,并创新研发老路打裂压稳—注浆加固技术,不仅消除了原有路面缺陷,更实现了老路结构利用率超80%,大幅节约了资源。
滨海环境的腐蚀问题同样棘手。双岛海湾大桥等3座跨海桥梁长期受海洋盐雾和融雪剂侵蚀。经反复调研,团队最终引入石墨烯聚脲防腐涂装技术,其防腐性能达到常规材料的3至5倍。项目在国内首次试用的新型聚氨酯路面,抗车辙能力提升10倍,施工碳排放降低90%。
无数个日夜奋战,终迎来通途焕新。2023年12月29日,烟威高速主线改扩建完成并正式通车——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六车道,设计时速从100公里提升至120公里,双岛收费站车道由10个增至18个。更贴心的是,双岛收费站两侧新增辅路,实现了高速与市政道路无缝衔接,初村、张村片区居民出行再也不必绕远。
如今,王杰依然从事与烟威高速建设收尾的相关工作。行驶在崭新的双岛海湾大桥上,望着如织车流,他仿佛又看到二十年前那个第一次途经这里的青年。这条贯穿岁月、连接双城的交通大动脉,正以崭新姿态,成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器”。(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文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