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普:净化灵魂的行动
净化灵魂的行动
◎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副教授 王东普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2013年11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讲的。他进而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正在开展的“爱文明家园 做文明市民”三项行动,就是深入贯彻总书记指示,提高全市人民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成成果的战略举措。
思想有多远,道德实践就会走多远。在中华文化基因宝库里,与人为善的道德实践是核心代码,礼义之邦则是道德实践的中国代称。从《史记》《管子》等记载看,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主张,确立了德治的基本内涵。从此以后,历朝历代以德治国方略基本没有断过。威海处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地,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德治积淀厚重的历史基因总体上也没有变。继续取精华、去糟粕发展传承道德实践,继续书写向上向善的威海道德实践故事,是每位威海人都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城市文明的道德实践不会凭空产生。它欲于骨子里生根,必自细微处萌芽;欲于细微处萌芽,必自每个个体的行为举止处破土。因此,三项行动虽小,却是看得见的文明。这种看得见的文明一经破土,早晚会长成参天大树。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道德实践欲破土,必先破心中贼;这个贼,最主要的就是个人自由,乱扔垃圾、抢道抢上车等等。
善恶无大小,道德责任却有大小:从车窗内顺手扔出的一张纸,污染的是你的精神;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净化的是你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把文明城市的道德实践进行到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