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三项行动纪实:人人文明有礼 处处文明有序
市民排队上车。
市民将杂物随手扔进垃圾桶。
志愿服务提升市民行为自觉
一顶小红帽、一件红马甲、一面小红旗……如今,这些分布在全市各个关键路口、站点的“三项行动”志愿者成为文明威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活动是传播文明理念、养成文明习惯极具亲和力感染力的重要载体。每天上午7:00—9:00、下午4:00—6:00早晚高峰时段,志愿者们的红色身影便会出现在各个主要路段和路口,规范市民上下车秩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持续进行志愿服务引导。
为广泛动员志愿服务力量,我市开展了志愿服务认领活动,在中心城区选择100个人流量较大的公交站点和30多个人车密集的十字路口斑马线作为示范点,按照属地管理和就近就便的原则,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组织的7200余名志愿者主动认领,在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开展“三项行动”文明劝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明种子。
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全市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不少中小学成立学校志愿护卫队,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驻区高校组建1000余人的志愿者联盟队伍,在早晚上下学期间,开展礼让斑马线志愿引导。环球渔具、热电集团等企业就近认领无红绿灯、交通流量大的斑马线,在上下班高峰期安排企业志愿者,引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倡树文明风尚。
社会志愿服务力量也在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为“三项行动”添柴加薪。长城爱心大本营、环翠助力社区等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招募5000多名志愿者,组织开展“每天奉献1小时”“为生命护航 为礼让点赞”等文明劝导活动。这些志愿者不仅自己参加文明劝导活动,还一传十、十传百,带动家人、朋友及身边人一起参与,让文明礼让正能量不断接力传递。
以严格管理促文明行为养成
“隆礼重法”“礼法合治”,规范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执法管理是我市培育文明习惯的重要手段。
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民警正通过电子大屏幕监控统一路一处斑马线附近的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大屏幕上显示,一市民打算穿过斑马线,当他走上斑马线,左侧突然驶过来一辆黑色轿车,该车辆并没有提前减速让行。虽然整个过程仅历时几十秒,但电子眼却“看”得清清楚楚。此时,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已经接收到了4张精准的“4连拍”,不礼让行人的车辆车型、颜色、车牌号等在照片中显示得一清二楚。
为确保礼让斑马线常态长效,我市交警部门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在城区无红绿灯、人流量大、不礼让行为多发的路口设置20处电子抓拍设施,对路口周边可视范围内斑马线上的不礼让行为进行人工抓拍、自动抓拍,打造覆盖重要路口斑马线的实时监控网络。截至目前,查纠违法行为15000余起,有效促使驾驶人养成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
此外,结合数字城管建设,我市整合公安、交警等各类视频监控近千个,对乱堆乱扔等问题实行实时监看。
细化管理制度规范是促文明行为养成的有效保障。针对“三项行动”工作推进中的难点,我市制定出台公交港湾定位停靠管理办法、公交和出租行业文明行车规范,建立公交站点专项巡检制度,完善“门前三包”管理办法,较好解决了公交车进站停靠位置不固定、私家车和小商小贩占用停车港湾以及沿街商铺周边乱扔杂物等问题。
保持严查严管执法力度不放松,我市城管部门将城区划分为103个单元格,组织270名信息采集员每天进行至少3次无缝隙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乱摆摊点、乱扔杂物、散发小广告等问题。公安交警部门定期组织警力巡回查处公交站点违规停靠车辆,每周开展2次斑马线违章专项查处活动,加大现场处罚力度,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做到查纠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