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万亩南海养殖区成富民“聚宝盆”
在南海新区二王家村牡蛎养殖场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在分拣包装牡蛎。 记者 丛瑜媛 摄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丛瑜媛 通讯员 刘昌勇)昨日,南海新区海边一派忙碌景象。眼下,正是南海海鲜大量上市的时候,中国对虾、飞蟹、牡蛎等养殖品种陆续上市。这也是南海新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
当日,南海新区二王家村金滩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异常忙碌。吊车将刚从养殖区打捞上来的牡蛎卸货,经过清洗后,牡蛎被运送到加工车间,20多名工人熟练地开壳取肉,脱壳而出的牡蛎肉质晶莹饱满。在无菌加工车间内,牡蛎肉经过冷冻分拣后,等待出口。
合作社负责人蔡军勇告诉记者,今年气候有利于牡蛎生长,9月20日就迎来了牡蛎收获季节,较以往提前半个月。蔡军勇说,他们承包的10万亩海域年可生产牡蛎2000万斤,130名村民入股获利。
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滩涂赋予了南海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南海新区管委秉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河道整治等工程,海水水质免受污染,为养殖户创造了优良的养殖环境。
据了解,南海新区海产养殖面积达28万亩,年可出产16万吨海产品,出产的中国对虾、飞蟹、牡蛎、海参、河豚鱼、大菱鲆鱼、蛤蜊等品类丰富的海产品。去年,在“文登礼物”评选中,深受市民的喜爱南海海鲜榜上有名,成为南海新区一张崭新的名片。
来源: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 |
搜索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