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威海的南海答卷·新型社区篇
威海网讯 (记者 王晓根 通讯员 刘昌勇)【开栏的话】2015年,南海新区围绕我市“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总体战略,吹响了“三年突破发展”号角。在“人的城市化”命题下,南海新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配套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在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进程中,南海新区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幸福答卷。
即日起,本报推出“幸福威海的南海答卷”专栏,聆听一个个“南海人”2015年的幸福感受,重温过去一年的幸福变化,全面展示2015年南海新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丰硕成果。
2015年,南海新区的10个新型社区全面开工,眼看着一栋栋高标准、高质量的楼房在稳步推进,住上新楼房的日子一天天靠近,社区建设涉及的21个村的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晒一晒幸福故事
在南海新区小观镇埠子场村通往埠子场社区的路上,记者遇到了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埠子场村村民于方建。
“要住楼房了,心里那个美呀!”67岁的于方建说,从去年6月份埠子场社区开始建设起,隔三差五从家里走着去新社区看看便成了他的“工作”,眼看着房子一天天“长高”,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去年新社区开工,我们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每天盼着上楼成了最大的愿望。”于方建说。
在埠子场村正南方不远处,就是为埠子场、崔家庄、南廒三个村庄建设的新型社区。一片规模庞大、建筑样式多样的楼群中,有于方建两套90平方米的新家。“这两套房子是我和我弟弟的两套房子换来的,不用花钱用平房换楼房,这都是沾了南海新区开发的光啊。”于方建说。
于方建所在的埠子场村位于一块荒坡上,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与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形成鲜明对比,低矮破旧的平房与周围时尚高大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
在于方建低矮、显得略有点破败的平房里,布置得极其简单,基本没有像样的家具。“这房子马上就要拆了,没必要再花钱装修,攒着钱上楼买大家具。”于方建笑言道,“我们为上楼做好了准备。”
目前于方建家有两套平房,一套自己住着,另一套出租给了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据于方建介绍,最早在他家租房子的是一个工头,后来嫌盖楼房质量要求太高,用的材料好,感觉没有油水可捞就不干了。
“新房封顶那天我们去现场看了,水泥特别光亮,很细致,应该是好材料,规划图上的配套非常完善,应该比外面的商品房质量好。”于方建说,新型社区里,幼儿园、老年人照料室、医务室等硬件配套齐全。不仅如此,太阳能、厨房用品等精装修也让于方建感觉很省心。
“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再也不用住低矮潮湿的平房,还可以在小区里逛逛超市买买菜,空闲时找老朋友下下棋,在小区广场上打打拳、健健身,一想起这些,心里美得不行。”想到明年就能上楼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于方建心里美滋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