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变“输血”为“造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6-05-05 08:24:42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自全市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南海新区将精准扶贫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确定了在率先完成省市标准扶贫开发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区内扶贫标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看各区市推进脱贫攻坚的创新路径·南海新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自全市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南海新区将精准扶贫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确定了在率先完成省市标准扶贫开发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区内扶贫标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对贫困情况逐村逐户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切实摸清贫困底数和致贫原因,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按照这一部署,南海新区全面摸底,精准识别,对小观镇、泽库镇所有农村,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大走访”活动,进一步核准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脱贫门路,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摸清底子。

    结合外来人员比较多的实际,南海新区将扶贫开发工作面扩大到新建社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目前,正在依托江苏广和慧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社会综合服务智慧平台,以网格化工作模式为突破口,对全区现有社区和人口进行全面摸排,将外来务工以及新建小区外来居住人员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纳入精准扶贫的范围中来,做到扶贫人口全覆盖,努力做到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管理。

    扭转贫困局面,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最重要的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探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南海新区结合识别出的5个省定贫困村实际,坚持开发扶贫助困公共岗位、通过项目开发带动致富、加快易地搬迁改造、强化脱贫帮扶等多种扶贫模式共同发力,实现脱贫工作“滴灌到户”。

    依托南海大开发的契机,南海新区管委将市政建设开发过程中的公共岗位向贫困人员倾斜,环境整治、卫生保洁、护林防火、城乡绿化、公路养护等岗位率先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我们建立了南海新区劳务信息平台,用人单位通过平台发布用工信息,重点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增加贫困人员工作机会。”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公共岗位,他们还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员岗位适应能力。

    产业项目开发是南海新区扶贫的主攻方向。今年,南海新区整合小观镇郐家村土地资源,在该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大棚2个,对外进行出租,租金作为村集体收益。同时流转土地100亩,进行苗木培植,支持与区内绿化公司对接,优先为南海新区绿化进行配套。发挥隋家庄村养殖传统优势,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前期改造牛棚2个、仓库5间,同时硬化场地、购置设备,购买母牛15头,指定专门技术人员管理,收益用于全体村民分红。充分利用于家庄村劳动力资源,建立圆珠笔代加工点,每天保证20至50名困难群众参与劳动,每名困难群众每天可得30元至60元劳动收益。充分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为寨西村购置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六铧犁、旋耕犁、播种机等作业机械,为片区内的其他村庄提供有偿服务,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规划15亩地的绿化苗木栽种和村内鱼塘的整修改造,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整合南辛庄村闲置房屋资源,引进家纺加工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是南海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利用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南海新区加快农村搬迁改造步伐,打造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和群众生活条件。目前正在推进的21个村新建10个新型社区项目,已有2个社区分房到户。

    此外,南海新区还同步推进企业帮扶工作,每个企业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同步建立贫困家庭信息库,通过企业带动,直接参与到扶贫中来。(本报记者 聂宗玉)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权威发布丨食品标签进入“扫码时代”,威海市多措并举开展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应用工作
  • 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2号机组开工建设
  • 入选飞猪旅游热门城市!新场景新业态让威海文旅市场“热辣滚烫”
  • 威海入选年轻人最向往旅游地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