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系列报道之三:城市化推进 优化软环境


优化软环境 筑牢硬骨架
推进8个新型社区建设,修建道路28条,新建大型桥梁4座,新增绿化面积19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处,新增出租车21辆……翻开南海新区2016年城市建设的“明细表”,令人感到振奋。瞄着“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目标,南海新区着眼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把城市的“温暖”源源不断地向周边辐射,让本土居民上楼进城,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威海晚报记者 宋伟 通讯员 刘昌勇 文/图

香水河大桥效果图
建设新型社区 区内百姓安居乐业
关彦博从深圳来到南海新区创业已经3年了,亲身感受到了这里发生的变化。“原来就连几条好路都没有,更别说什么高楼大厦了,现在一幢幢现代化大楼拔地林立,道路交通四通八达,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商业配套逐步齐全,越来越有现代化城市的味道。”关彦博说。如今妻子和孩子也搬到南海新区,在这里安了家,最近正在准备给孩子办理进幼儿园的入园手续。
“当初我看准了这里的投资创业环境,但要把家安在这里,需要对这里的交通、环境、生活配套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关彦博说的正是每一个南海人心里想的。
围绕百姓需求,“人的城市化”正在南海新区愈演愈烈。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南海新区在探索“城村融合”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模式中,高标准建设、高规格配套启动新型社区建设。在社区选址上,由各村村民集体协商拿主意,自主选择社区位置。社区内教育、医疗机构、供排水系统、广场、停车场等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如今,用以安置21个村的10个新型社区全面开工建设,一栋栋高标准、高质量的楼房陆续落成,让5000多户居民即将实现上楼愿望。目前,已有南湾、孙家寨两个社区建成并分房到户,4个社区主体基本完工。今年,南海新区想方设法倒排工期,加紧施工,推进其余社区建设,争取年底前竣工,让居民及早搬上新楼。
随着大批返乡青年回到家乡工作,南海新区为让返乡青年留得住、融得进、住得下,特为辖区内家在农村且在村内无宅基地的青年规划建设了青春家园,首批200多名大龄青年已入住。
此外,考虑到临港产业区广大职工的生活需求,南海新区启动了蓝色家园社区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可为职工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装修,二期工程也在进行基础施工,年底前一期可具备使用条件,将为临港产业区的广大就业者带来便利。此外今年还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临港生活配套区,年底前竣工。
完善基础设施 保障区内生产生活
南海新区海景边的郁金香竞相绽放
拓展延伸区域交通。在路网建设方面,新建、维修28条道路,总里程达56公里,新装、改造路灯3300余盏,铺设管网长达120公里,新建大型桥梁4座,并加快推进香水河大桥建设,争取今年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交通承载力,方便居民出行。在交通方面,南海新区公交公司计划新增6辆客车,用于至文登城区的公交快线,增加班线密度,进一步缩短居民等车时间。同时,新增21辆出租车,在旅游旺季到来之时适度增加车辆,方便群众出行。
统筹布局基础设施。现在,南海新区水、电、气、暖、通讯、排污等“十通一平”设施到位,并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提档工程,新增了两条110KV电力供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今年还将启动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内生产生活保障。启动了香水河挡潮闸工程,与中建电力签订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这是山东省第二个大型天然气清洁能源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2018年有望投产运行,届时可满足9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今年继续推进金融商务中心、鲁源酒店、福地商业街以及水上乐园二期等商务旅游项目。此外,南海新港一期工程正在为开港做准备,新港二期工程正有序推进,疏港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青荣城铁南线已通过规划。
提升生态环境。“生态”向来是南海新区招商引资、吸引游客、留住人的金字招牌。以建设“生态花园城市”为目标,南海新区继续建设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在实施昌阳河水域打造、香水河流域生态景观长廊打造的同时,再启动金花河湿地修复工程,遵循保育在先、开发利用在后的原则,构造和原有环境类似的生态环境,建设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湿地。此外,继续加大城市绿化,按照“一路一景”绿化原则,在10余条道路增加绿化面积190余万平方米,区内总的绿化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