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到南海看3D打印
如今,3D打印如火如荼,不时有新闻跳出:芬兰用3D打印技术为“吃货”制作自己设计的专属食物;英国科学家用3D打印机打印出胚胎干细胞;美国研究人员用3D打印技术开发出用以提取太赫兹波段的微波和红外光中间地带的新晶体……
有人说3D打印是“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3D打印机到底是啥?它是怎么工作的?南海新区就有一家3D打印企业——威海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一顿饭功夫打印出一款新型汽车仪表台
昨日,记者来到先临三维科技公司一楼的3D打印创新应用服务中心,只见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作品展现在面前:航天零部件、人体骨架、小提琴……展品涉及工业、生物医疗、文化创意、家庭装饰等各个领域。
“有些产品结构非常复杂,有的是创意产品,传统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制作,需要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公司总经理毕崇良边说边把记者带到了展厅后面的实验室。
在实验室,诸多3D打印机大小不一、形状不一,个头大的像立式冰箱,个头小的像微波炉。通上电,连上电脑,毕崇良选择了一个新型汽车仪表台的三维图像,开始打印。
一根细细线管就像春蚕吐丝一样开始工作。这根线管上面连接着原料盒,下面链接着打印头,打印头拖着线管在平台上来回移动,所过之处形成了一个仪表台的平面形状。大约1个小时后,一只白色的仪表台打印完成。
汽车的仪表台通过注塑完成,一次性能生产很多台,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用打印机打印呢?毕崇良说,3D打印的优势不在于批量生产,而在于个性化设计。打印的这个仪表台也不是直接用于汽车,而是为汽车零配件公司提供的试验模。此外,打印是用“增材”的方法,可以减少浪费,节省材料。
拿一款新型汽车的制造来说,需要的零部件都是全新的。就仪表台而言,汽车零部件公司要制造一款新型仪表台,需要根据汽车制造方提供的各项数据制造模具,然后才能比照模具进行仪表台的制作。仪表台完成后送回汽车制造方进行试验,如果不合适,则重新制作模具。如此一来,耗时费力。
“3D打印可以根据三维数据,直接制作汽车所需的仪表台模具,省去了反复试验的麻烦。”毕崇良说,通过3D打印制作仪表台试验模,可以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节约80%的成本。
3D打印只需三样东西3D打印用于个性化、新型化的设计。那么,3D打印都需要什么东西呢?
“3D打印需要3D数据、3D材料、3D打印设备,有了这三样东西,想打啥就打啥。”毕崇良说。
3D数据可由设计师天马行空地设计,可以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3D材料不是普通打印机用的油墨。先临三维科技用以打印的材料包括金属、尼龙、树脂、彩蜡等。随着3D打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食物原材料也可用作3D材料,打印个性化食物。在生物领域,一些医用新材料作为3D材料打印符合病人情况的个性化专用假肢,甚至可以用骨髓干细胞打印组织器官。
3D打印设备就是3D打印机。先临三维科技的业务范围就是三维数字化及三维打印技术服务、三维数字化设备及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D打印覆盖面广泛到无法想象。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打印不了的。”毕崇良说,先临三维科技专注于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将两项技术融合创新,提供装备及服务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3D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可用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电子电器、消费品等行业,帮助提高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损耗。
南海新区将开设3D课堂教育
威海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是中国3D数字化与3D打印第一股。去年5月,先临三维科技看准了南海新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正式在当地注册成立。如今公司发展顺利,致力于建设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生态系统,在销售规模、技术种类等多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D打印在国外是新兴产业,放在国内更加“年轻”,具有三维技能素质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在3D打印世界,唯一的限制就是对3D打印的了解及想象力。”已经意识到3D打印时代来临的先临三维科技,决定把产业扩展到3D教育领域,定向培养3D人才。
在3D知识推广上,先临三维科技通过设置3D课堂、3D活动室、开设创客课堂等方式,向更多人展示3D打印的魅力。
此外,他们还谋划在学校开展3D教育。“机器人可以成为一门课程,航模可以成为一门课程,同样,3D打印也是一门课程,并且是与历史、生物、地理、化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一门课程,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各科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毕崇良说,今后,他们将在南海新区的中学里开展3D特色教育,培养具有3D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并以此为中心辐射整个威海。
在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上,先临三维科技将与学校的特色教育相结合,在学校设立3D教室,配备桌面打印机等3D教学设备,并安排专业人员为学生教学,把3D打印技术融入科技、物理等学科,开设科普性质课程,为有兴趣的孩子开辟广阔天地,培养3D人才。
“今后,我们会全面推进‘3D打印+互联网’战略,全力建设线上3D打印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3D打印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3D打印企业。”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毕崇良说。(本报记者 王晓根 通讯员 刘昌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