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产业工人眼中的南海新区产业十年变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7-07-14 10:06:30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在家门口找份稳定工作,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回家后还可以搞点副业,幸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南海新区小观镇才院村村民王新明的理想生活。

产业跨越撑起百姓幸福小日子

——一名基层产业工人眼中的南海新区产业十年变迁

威海网讯 (记者 刘晓林 通讯员 刘昌勇)在家门口找份稳定工作,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回家后还可以搞点副业,幸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南海新区小观镇才院村村民王新明的理想生活。

王新明今年44岁,曾天南海北地闯过,但一直有一颗恋家的心。得益于南海新区十年间产业的跨越发展,他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愿望。

天润动力装备产业园船用曲轴生产现场

三角轮胎生产线

不用外出打工,家门口就有好工作

7月4日,记者见到王新明时,他正在配电室内操作相关程序。“这份工作看着简单却很重要,这里可以说是工厂的‘心脏’,如果出了问题整个工厂也就无法运转了。”眼下正处于高温季节,配电室内温度更高,但王新明却依然干得起劲。

在王新明看来,这样的工作来之不易,是南海人用十年拼搏才换来的机会。“之前新区哪有什么企业啊,到处都是虾池子、芦苇荡和荒滩。”

无奈之下,毕业之后王新明只得到外地打工。“当时南海新区没有产业,要想赚钱就得出去打工,根本照顾不上家里。”王新明一边摇头一边说。

回南海新区之前,王新明走过的地方有很多,包括上海、温州和西宁等地。回忆在外面工作的日子,他觉得找不到归属感。“电工工作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在四五十米高的楼上安装避雷针。我早已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王新明说,当时就想家乡的产业能够尽快发展起来,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

随着南海新区的开发,王新明终于如愿以偿,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在一家公司负责设备维修和电工工作。2013年,随着南海新区进一步开发,王新明又换了一份薪资更高的工作,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王新明在认真工作

当着工人种着桃,年收入近十万元

王新明回南海工作的几年间,恰逢南海大开发,先后有100多个过亿元大项目落户新区。天润曲轴动力产业园、德瑞博新能源汽车、三角集团南海产业园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先后来此创新创业,产业的关联集聚、互助发展,逐步打造起百亿产业集群,构建起了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蓝色经济体系。

“企业集聚,产业发展,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更多的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王新明说,2012年,现在他就职的这家公司入驻南海新区,出于改善生活以及未来前景的考虑,他最终选择从原来的公司跳槽。

王新明的妻子也在小观镇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王新明本人工资有4000多元,这个家庭的收入可谓不错。

不仅如此,因为离家较近,每天工作8小时,王新明回家后就开始打理自己的4亩桃园。“每天看看满园的青桃子,感觉特别开心。秋天桃子收获了,再加上工资,每年能收入近十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王新明自豪地说。

收入增多了,工作稳定了,生活越来越好。2013年,王新明与妻子商量,花了将近10万元买了一辆崭新的家庭轿车,上下班更加方便,日子也过得更加舒心。“俺两口子都有五险一金,离家近还能在家搞点副业,这就是俺期望的小康生活。”谈起现在的生活,王新明禁不住嘴角上扬。

产业跨越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最为直接,以王新明所在的小观镇才院村为例,全村一共有村民近千人,村里所有中年劳动力都在附近工厂上班,从村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美好生活。

南海新区发展迅速,催生百姓创业梦

产业兴则城市兴,经过十年跨越发展,南海新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如今,围绕优势产业上下游补链强群,推动三角轮胎南海产业园、碳烯产业园等龙头项目投产达效,天润曲轴、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实现稳定持续量产,逐步拉长产业链条,打造起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碳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态化工等产业集群,突出外引内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虽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但南海新区生态底色却一直未变,走在新区宽敞的街道上,不时有海风吹来,两边是青草绿树,优美生态与工厂林立的场景并行不悖,这也是南海新区的一大特点之一。打造这样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离不开南海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新区产业引进方面,南海人非常“苛刻”:先后有30多个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被拒之门外,保证了新区的绿色底蕴。对于这一点,王新明感触同样深刻:“每次带着家人出去兜风,香水河公园、蓝湖公园、水上乐园都让我们沉醉其中,让我们愈发地热爱南海这片热土。”

十年产业发展,造就幸福民生。下一步,南海新区将按照“五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加速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碳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商贸工程、畅通工程、生态工程四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和校地产学研用合作,打造临港物流产业园、中韩合作产业园等高端化专业化产业园区,持续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提升服务发展能力这一核心。

南海新区取得的成绩以及即将实施的发展战略,让王新明再一次嗅到了商机,让他看到了人生出彩的希望。“我要创业,现在新区发展得如此迅速,我也要分一杯羹。”王新明说。

王新明已经从事了将近20年的电工和设备维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南海新区十年发展的节点也是王新明人生的拐点,他决定过几年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创业公司,然后慢慢做大,实现自己的另一理想。“我专门做过市场调研,现在新区还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还在源源不断引进来,不管是居民楼建设还是厂房建设,都需要电工和装修,我正在计划成立一家装修公司。”王新明介绍。

王新明还有一个14岁的儿子在南海实验中学读初中,不仅享受着南海教育一流的软硬件设施,也享受着15年免费教育。王新明说,希望孩子能够与新区一起成长,等孩子成才后也回到南海新区,为新区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编辑: 王文含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2025年威海铁人三项赛启用新赛场赛道
  • 临港双循环数字贸易枢纽示范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 那香海服务驿站入驻威海高铁站!乘上直通车,直达蔚蓝海岸
  • 威海半月湾景区服务“上新” 游客体验“UP”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