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乐享团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秋话民俗
2017-09-26 15:01:37    来源: 网络综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了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代人们过中秋节时,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内容,所以中秋节也称为“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

    中秋节,是个非常让人思乡、思念亲人的节日。唐代诗人李白诗里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北宋苏东坡诗里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恰恰印证了这一说法。故而从唐宋时期开始,文人赏月,则为严肃的祭月行为增添了许多诗意的光辉。在多情诗人的笔下,那一轮明月被赋予了无尽的遐想,似乎在进行着一场人与月的心灵解读,转而化为细腻缠绵的诗句,将中秋之美推向了另一个美学的极致。

    月儿明,月饼圆,八月十五吃月饼。相传月饼与明朝朱元璋带兵起义的历史有关,当时各路义兵联络困难,刘伯温献计,将写有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暗藏饼子里,送到各家各户。各地百姓同时起义,最后取得胜利,从而推翻残酷的元朝统治,改写了历史。后来朱元璋将这种夹带纸条的饼子赏赐群臣,并称作“月饼”。历代不断改良配方,月饼越做越精,花式繁多。月饼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

    到了明清之后,民间拜月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安康和幸福的重要祈福方式。所以,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月圆之夜,当我们对着那浩瀚的夜空、皎洁的明月品尝着月饼时。虽然与远方的亲人相隔千里,但这一轮共同欣赏的明月,却能将彼此的心灵紧紧相连,传递出难言的相思之情。亦然,也可偷偷猜想下一下,那广寒宫里的嫦娥是否还会留恋人间的烟火呢?

    当看到古诗词的名言名句广泛用于大街上摆卖的月饼盒上宣传推广时,我如馋嘴的小孩,时而盯住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月饼不放,可以从这里寻找那忆古思亲的感觉。再看看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金色的秋天,到处是瓜果的清香,到处是丰收的喜悦。中秋节无论从气候还是收获上,都能使人精神振奋,内心惬意。现在的中秋节,人们已经不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一个月饼全家分吃的贫穷日子不再。人们着重追求精神层面的感受,思亲思乡是中秋节的主旋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进行庆祝,省亲团聚永远是中秋节的主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穿梭而过,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月是故乡明”,在我心中,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甜,故乡的土产最香,故乡的人们最亲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永远是华夏儿女中秋节时共同的美好祈愿。

 

来源: 网络综合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