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区建成生态智慧监管平台
威海南海新区建成生态智慧监管平台
实时监控 让“生态云”辉映蓝天
在威海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生态智慧监管办公室里,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着公园各条水系、湿地的动态情况。“这些监控信息不仅在环保相关部门可以看到,还实时传输到公安系统平台,如有违法行为当即便能治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人在干,天在看,云在算。一切生态环保信息都清晰可见。这是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的作用。
生态是威海南海新区的最亮眼名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资本。过去的十年间,南海新区不惜代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态修复、提升、保护,把水系、沙滩、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完整保护下来,为新区快速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生态氛围。从开发建设到现在,南海人保护生态的意识更加强烈。今年,威海南海新区便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结合威海南海新区的大部制改革,将威海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河长制办公室、湾长制办公室、挡潮闸管理处等与生态环保密切相关的所有部门全部集中于此办公,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让生态保护实现了天看、云算、数转,让生态保护更具智慧。
“生态智慧监管平台集合了河湖水系生态、海洋生态、林业生态、绿地生态、湿地生态监管等多个方面内容,是我们打出的一套生态保护智慧‘组合拳’,全力维护着新区的生态环境。”南海新区农业与海洋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新庆介绍。
生态智慧监管平台这朵“生态云”能给生态保护带来什么样的便利?随便打开一个河湖水系生态监控画面,河道水面、岸堤情况清晰可见,如果有水污染或入河入海口排污、河道违法等行为,都会被实施监控到,并能录像取证。
据了解,威海南海新区有大小15条河流,威海市第一大河母猪河、第三大河黄垒河均在这里入海,水系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南海新区所有的河道重点区域、河道拦水坝、跨河桥梁等部位都安装了星光级球型摄像机,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清晰的彩色监控。
“建设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视频实时监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数据分析进行动态管理。”刘新庆介绍,他们根据区内生态保护实际,建设了智慧园林平台和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等系统,对园林绿化、河湖水系等进行了动态管理。
生态智慧监管平台中的智慧园林平台可以记录全区道路公园信息、绿地面积、管养单位信息,记录每日各管养单位工作量。这个平台与管护负责人的手机实时互联。巡查人员发现绿地及林地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将问题反馈到平台及管护负责人的手机上,管护负责人接收信息后可即时安排工作人员整改,工作人员整改后再反馈至平台,实现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动态监管机制。
河长制管理同样也实现了“天看”“数转”。进入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首页,便可看到南海新区15条河流的信息,随便点击一条河道即可查看该河道的基本信息,包括河流名称、起始点、河长信息、公示牌、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等。这个平台还可以监控到各级河长的巡河轨迹。巡河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上传至平台交由河管员处理,河管员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平台,形成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下一步,湾长制信息平台将与河长制信息平台进行融合,按照此机制对区内河湖海湾进行生态保护。
“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是我们打造精致城市的一项举措。我们从加强城市管控体系着手,打造生态智慧监管平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将南海新区打造成一座精致有序、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品质城市。”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丛一 通讯员 王晓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