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田园生态曲—荣成市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走笔
流经港湾街道的西王门河,河两岸曾经有很多家鱼粉厂,气味难闻,河水变色。如今,河水清澈,白鹭翩跹。人们站在新修的河边,只见清清的河水里映衬出蓝蓝的天,恢复生机的西王门河,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几只白鹭或自在起舞或排云而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这几年,我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鱼粉厂拆了,高大的烟囱不见了。落实河长制,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关停了河流沿线排污企业,投放复合菌种,进行生物治理。河水清了,河岸绿了,西王门河又恢复了原生态。
鱼粉、石材、海带、干海产品、畜禽养殖等行业,曾经是我市的重要产业,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源。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抉择面前,我市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近年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启动实施了14个领域的环保整治行动,冲破阻力,铁腕治污。近两年,又突出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海洋污染等防治,各项环境质量指标持续改善。全市300多家“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改,1300多家畜禽养殖场、140多家石材企业关停搬迁,600多户干制海产品晒场全部取缔,1.8万亩海域完成清理整治。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治理、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总目标。在前几年坚持不懈整治的基础上,今年,我市进一步在生态管护的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建立起覆盖城乡、海陆的环保监管网络。
整治,是为了补齐短板。今年起,我市启动实施“绿满荣成·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农村绿量,到2020年,计划完成植树500万株以上,新增、更新和改造提升造林5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力争每年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镇、8个省级森林村居,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果,让全市农村绿树掩映、宜居宜游。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市全面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供暖“七改”工程。
位于寻山街道的赵家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美丽村庄,这里铺设了天然气管道,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全村实现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一体化处理。村民张玉兰说:“家里做饭不烧柴火了,厕所和城里的一个样,哪儿都干干净净的。”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将实现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卫生达标的自来水、所有镇街驻地全部通达管道天然气、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任务全面完成、70%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漫步宁津街道东楮岛村,古朴的海草房垒石为墙、海草为顶,门檐脊角翘向天空,像极了渔船的样子,寄托着世代与海为伍的渔家人的企盼。它们守望着千里海岸线,诉说着品不尽的乡愁乡韵。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懂得大海的习性,也尊崇着大海的秉性,以海草房与大海的保护为前提进行开发,培植滨海旅游新业态,带动了亲海旅游和海草房民宿经济发展。东楮岛村曾获评“CCTV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
宁津街道党工委书记战军刚表示,街道将发挥区域特色,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及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打造“十里古乡”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今年,我市以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市为目标,结合全域旅游和扶贫攻坚工作,分类创建,打造一批海岛度假、画家写生、休闲渔业、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村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全面铺开”转变。
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内生动力。眼下,由市妇联牵头组织实施的“清洁家园”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志愿者深入农村困难家庭,帮助其做好“清洁家园”入户提升,确保农村庭院常洁常新。各镇街将“清洁家园”行动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村民福利等结合起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带动共建共享,形成人人讲卫生、天天做清洁、户户争先进的良好局面。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在荣成农村大地上愈发生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