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威海好人榜

宋海霞:电网“女战士”扎根带电作业一线 书写无悔青春

2018-10-17 编辑: 孙美玲

    宋海霞,女,1988年5月出生,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带点作业班副班长。作为威海市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2014年研究生毕业入职以来,她无惧工作艰险,用坚韧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行动,始终扎根带电作业一线,顺利操作完成512次现场带电工作,减少停电时户数27955时户,多送电量167万千瓦时,进行了14项专利发明,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将青春岁月奉献给电力抢修事业,成为一朵绽放在配电检修一线的铿锵玫瑰。

    当华灯初上、阖家欢聚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万家灯火中有他们的一份贡献;当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清凉舒爽中有他们的一份辛劳;当风雨交加、严寒不欲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温暖舒适中有他们的一份执着。他们便是行走在安全生产第一线、优质服务最前沿的带电作业人员。

    作为威海市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宋海霞便是这些冲锋陷阵的电网战士中的一员。初见她时,很难将这个身材娇小的柔弱女性与爬杆架线的电力员工联系起来,但她却实实在在地将青春岁月奉献在抢修一线、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行动,在电力事业中发光发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精神,成为一朵绽放在配电检修一线的铿锵玫瑰。

    “我要成为我师父那样的人。”

    2014年,宋海霞从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说起与带电作业班结缘,海霞至今觉得,带电作业班就该有个位置在那儿等着她,而她,也该去带电作业班做些事情。

    这看似“投缘”的一件事情,其实有着海霞骨子里不太张扬的一种韧劲儿和自信。

    在配电专业中,带电作业是技术含量最高、最具有挑战的一个专业。而入职培训中,带电作业班老班长刘朴明对新员工的一番演讲也在宋海霞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我那时想的,就是一定要成为我师父那样的人。”宋海霞说。

    入职分配,宋海霞主动要求去了带电作业班,也如愿成了刘朴明的弟子。但跟着师父第一次下现场,便出了糗。在学校,虽然对电网的暂、稳态电流分析方法熟记于心,对断路器工作原理、间隙放电过程研究得头头是道,但到了现场却感觉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连电力设备都不认识,更是完全看不懂师傅们的作业流程。从此以后,她每天早早地来到班上,目的很简单,就是守着要出门干活的老员工,谁要出门,她就跟上谁。她说:“只有下现场工作,才能更快地学习和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每位老员工都成了她的师父。

    “既然来了带电作业班就不能不懂业务,自己会做,才能看出别人作业中哪儿有问题,我申请去考取带电作业证。”宋海霞坚定地对领导说。

    考前培训中,教练笑道:“带电作业向来是男人的天下,对业务技能、职业习惯、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你一个小姑娘能行吗?”从小要强的宋海霞倔强地回答:“没问题。”于是,她系统地学习了从安全规程、配电网检修理论知识到组装绝缘子、登杆、更换横担等内容,为全面掌握带电作业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她也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在体能上与男性的差距,虽然单横担仅仅十几斤,在地面拎起来不算困难,但要站在电杆顶单脚受力把横担拉上去对她来说着实是个挑战,身上经常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从未想过放弃。一有机会就拉个班组同事当安全监督员,在训练场反复操练,一点一滴地总结归纳。当她顺利通过一项项技能项目考核,教练也渐渐地对她刮目相看,称她女中豪杰,甚至把她制作的拉线挂起来当作全班的范本。

    12月6日,宋海霞克服冬日寒冷、杆上带电作业体能消耗大、作业难度大等困难,一举完成绝缘杆带电作业和绝缘手套带电作业两项考核内容,顺利通过了配电带电作业资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成为威海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直到今天,放眼山东省乃至全国,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并且还坚守在一线作业的女同志,也没有几个。

    “看到那些笑和因我而亮起灯,很有成就感。”

    威海带电作业队伍是威海公司有名的电力铁军,纪律严明、冲锋在前、勇担重任,担负着威海2368公里配网线路的带电消缺、配网工程、用户工程、带电抢修等任务。能够加入这样的队伍,宋海霞深知自己是幸运的。

    2018年1月6日下午四点,结束了一天带电消缺作业的带电班成员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运检一班的缺陷报告,10千伏和美线26号杆C相绝缘子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申请带电消缺。此线路位于华田工业园内,受端有进出口贸易加工厂等众多重要客户,且当前负荷较大,又存在降雪可能,线路设备受内、外恶劣因素重重考验,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班组抢修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一天,若超负荷作业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让我去吧”,宋海霞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用电隐患就是命令,宋海啸与小组成员立即冒着严寒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勘查,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作业方案,严格遵守标准化作业流程,顺利排除设备隐患。虽然从绝缘斗臂车下来时,关节都被冷风吹得隐隐作痛,但是看到加工厂负责人安心的笑容,宋海霞心里暖暖的。

    “看到抢修完,客户的笑,和回去路上,那些因我们电力人而能亮起的灯,心里很有成就感。”宋海霞经常这么说。

    参加工作以来,宋海霞共顺利操作完成现场512次带电工作,减少停电时户数27955时户,多送电量167万千瓦时,为供电可靠率的提高和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我们是高技术专业。”

    “我来带电作业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给我学了7年的电气工程专业找个能够生根发芽的地方。”宋海霞在山东大学的本科选的电气工程,读研究生依旧选的电气工程,进入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是她的首选。

    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用心取得了回报。

    2016年2月,在安全日学习活动中,带电班对带电作业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学习,其中,绝缘防护用具的试验问题引起了宋海霞的注意,现有绝缘防护用具统一进行周期性一年的电气试验,试验后的绝缘防护用具被击穿后无明显外伤,无法及时发现、更换,给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宋海霞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试验问题,捍卫好带电作业的安全岛,决不能让兄弟们因为装备不过关而流血流泪。

    说干就干,攻坚小组分头储备理论知识,工区图书角的电气设备试验原理相关书籍不知道被他们翻了多少遍。同时,他们还积极向高压实验班人员请教,虚心学习电极设计方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细心总结、分析问题,力求立足生产需求创新、创效。在学校就对工程制图兴趣浓厚的宋海霞一个人承担起设计图纸的绘制,她白天工作,晚上加班绘图,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图纸叠成小山高。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研制了8套绝缘工器具电气试验平台,全面消除了常用装备的安全隐患。

    “我们带电作业专业,是高技术专业,我们的技术革新重要的两个方向除了节时省力外,更重要的就是保障带电作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怎么把高精尖的新技术应用到带电作业中,宋海霞对此可谓之执着。

    他们依托朴明创新工作室,以技术革新、QC活动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创新方案,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带电作业用绝缘横担的研制,将带电更换横担及绝缘子等作业效率提高了50%,年均减少经济损失40万元。

    参加工作仅四年,宋海霞立足生产需求,进行了多种专业工器具的改进,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进行了14项发明专利申请,获得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配电带电作业班也先后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众多荣誉称号。大量技术方法的创新、大批新工具的研制,为班组顺利完成带电抢修任务,履行职责提供了保障,同时推动威海带电作业实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