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样激活招商“磁力”
卢英娣(中)向企业介绍园区情况。记者 杨正 摄
“精准招商”引来“金凤凰”
1=3=20: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荣成)项目落地后,3家企业随即入驻,20个后续项目拥有招商潜力。(变楷体,做设计)
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荣成经济开发区招商部部长卢英娣送走了最后一批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考察客人。半年时间,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荣成)微电子与智能技术产业研究院最终落户荣成经济开发区,成为2018年开发区招商工作的收官之作和点睛之笔。
这一笔,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一年前的春天,干劲满满的荣成经济开发区招商团队便开始四处奔走招商。一有机会,便同企业院所交流商谈。但园区地理位置带来的高昂物流成本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半年过去,招商团队汗流了,苦吃了,成绩却并不理想。
“招商也要有方向,瞄准重点,把一个好项目招来就够。”荣成经济开发区逐渐意识到,“广撒网,多敛鱼”的招商模式并不适合他们,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专业、精准且适合园区发展的关键项目。
2018年7月28日,荣成经济开发区找到了机会。
这天,20余名国内专家组成的考察团来到开发区。宴会桌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杰有关智能驾驶项目的介绍引起了卢英娣和招商团队的注意。
开发区招商团队意识到,项目的高科技属性不仅避开了开发区在物流成本上的劣势,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的科研实力还为园区后续发展带来了充足潜力,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既然要合作,那就得让对方看到我们的诚意。”荣成经济开发区意识到,要想战胜苏州、青岛等大城市的竞争对手,就要拿出整个团队最大的努力。于是,从一把手开始,整个开发区从上到下都动起来了。
当年9月,开发区招商团队带着一幅园区的详细规划图来了北京。交流现场,卢英娣和团队成员用手指着规划图,一处一处为陈杰介绍了项目选址、建筑规模和发展方向。细致的准备让双方一拍即合,当场决定继续讨论后续合作事项。
随后,整个开发区招商团队就忙了起来。不论是微信还是电话,只要对方对协议内容有意见,第一时间商讨,主要领导亲自处理解决。有需要面谈的,就马上组织人收拾行装,以最快速度赶去商谈。那段时间,开发区团队总是往返于荣成和北京之间,用卢英娣的话说,去北京就像“出门赶集”。
今年1月17日,不断“赶集”的开发区招商团队终于“淘”来了宝贝——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与荣成经济开发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最晚三月,整个项目就将正式落户。随之而来的,还有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与芯片、低功耗物联网系统与芯片、智能驾驶系统等3个子项目的入驻,后续还有20个潜力项目有落户的可能。
这只是荣成经济开发区“精准招商”的冰山一角。瞄准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碳材料加工和中韩自贸区这发展的“四驾马车”,新的一年,荣成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工作正快马加鞭。 记者 匙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