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抢项目,他们真够拼的
刘新伟(右)现场查看项目进展情况。记者 王彦博 摄
全市“双招双引突出贡献者”三等功获得者刘新伟
“盯”出两小时机遇
◎记者 杨彩明
12家:
围绕打造西洋参特色小镇,突出特色农业招商,引进12家西洋参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全国最大的西洋参集散地。
文登区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刘新伟,至今记得首次见中药材饮片加工及中医养生馆项目负责人时的尴尬。
文登西洋参文化节上,刘新伟千方百计将中药材饮片加工及中医养生馆项目负责人邀请到文登,想以参加文化节开幕仪式作为“借口”,让他“顺便”考察一下文登的投资环境。
“各地的投资政策都差不多,不用过多介绍了。”见面后,刘新伟见缝插针谈配套、说产业、聊市场,不过这本“招商账”刚刚打开,就被项目负责人直接打断了。“抱歉,我还有别的安排,参加完仪式就得走。”
苦心谋划,面对这样的结果,刘新伟显然不愿意接受。
“我们正推动打造西洋参从地头到流通各个环节的追溯体系……”既然项目方不愿意听政策,刘新伟就“粘着”他,开始谈产业发展的未来。不过,仍然被打断了:“既然还没有做成,就先做吧。”
项目方走后,刘新伟就为追溯体系的建立忙了起来。他在心里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必须让对方满意,必须拿下!”
这样的笃定,是有底气的。从刘新伟做起“参官”后,他就带着西洋参样品,到全国各地洽谈项目,推介文登西洋参“质量高品质好”,但对方反问他有何凭证时,他只能“以人头保证”。
“咱的参啥时候可以不用人头保证?”带着这样的期待,刘新伟辗转江苏、广州、广东各地,查看西洋参的行情、价格、品质、流向等状况,记录一系列的数据……
正是因为有详实的考察以及第一手数据,刘新伟认为,建立追溯体系这事,有门!
追溯体系建立的同时,刘新伟还在紧盯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先后20多次积极对接项目方。
一次大会期间,刘新伟知道项目方负责人参会了。刘新伟和招商团队根据项目方日程安排,争取到了两个小时,当面洽谈对接。
只有两个小时,对方能了解什么?自己又能提供什么?现在想起来,刘新伟仍然感慨:“那真是在争分夺秒”。
“如今,我们西洋参从种子到采参再到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已经全面推行……”开门见山,刘新伟从一年前被打断的话开始说起。
“一年时间,你们已经做成了?”项目方再次打断了刘新伟的开场白。得到刘新伟肯定的回答后,项目方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次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不仅充分展示在西洋参产业方面具备的优势,还坦陈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劣势”。
“之前,你们不是一直要给我产业发展的资料吗?这次带来了吗?”有备而来的刘新伟,不仅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资料拿了出来,另外还带来了为企业量身定做的项目落地方案。
瞬间爆发来自平时储备。文登区组建的招商团队,绘制了产业招商地图,建立了产业招商项目库。团队对项目库烂熟于心,无论途中、办公室或是谈判桌上,考虑的就是怎么为客商服好务、站在对方角度做方案。
“务实高效的作风让人感动。”项目方负责人表示,“你们需要多少产能,我就投资多少产能!”
就这样,一年“盯梢”,卡点打通,全盘皆活。目前已有12家西洋参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文登区西洋参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崛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