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开展柽柳研究修复湿地生态
威海新闻网4月18日讯(记者 沈道远 通讯员 王晓根)4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广利带领调研团队,来南海新区调研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过程中,他们对香水河西岸大片的野生柽柳引起了兴趣,计划在南海新区开展柽柳研究。
不只是于广利团队,最近两个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烟台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都对南海新区的柽柳表示出极大兴趣。
“柽柳生命力非常顽强,耐盐碱、抗干旱,是极少数能在沙漠中存活的植物,被誉为‘碱地之宝’,柽柳生态系统固碳高,是优质的碳汇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国际上认可的海洋碳汇物种。”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说,去年南海新区与国内多个院士团队和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全面启动海洋碳汇研究,加大海洋生态修复,翅碱蓬、柽柳等物种进入专家的视野。
“柽柳不仅耐盐碱、抗干旱,还是传统的中药材,并且柽柳躯干苍老劲奇、潇洒多姿,花期很长,柽柳花还可酿蜜。”赵明波表示,正是因为柽柳拥有诸多优势,在我国力推的“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蓝色海湾”生态工程中,柽柳都作为主要种植物种纳入其中。
目前,南海新区正在开展柽柳分布调查工作,已调查到柽柳分布面积在千亩以上,在很多重盐碱地均有分布。调查工作完成后,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将联合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对柽柳的生长习性、生态价值、药用价值等进行研究,推广柽柳种植,将其运用到绿化工作中,同时积极推进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合作,建设柽柳药物研发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