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之路如何走?17位智囊这样说
把握新契机 加快推动“六大升级”
■委员说威海
威海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精致城市中,展现了积极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和非常高超的智慧,威海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

作为从山东大学(威海)毕业的专家,管清友一直对威海抱有很深的感情,对威海的发展也非常关注。
“精致城市的定位非常适合威海,因为威海总体经济体量不大,但人均很高,而且科研资源非常丰富。”管清友说,威海属于宜居、宜业,并且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城市。但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威海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升级。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列出了很多具体建议,比如威海要实现思想、定位、产业、金融、人才、交通等“六大升级”,高标准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等。
管清友表示,威海要加强城市形象建设,创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打造精致城市的名片,通过品牌和名片的树立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产业资源。他建议,在山大(威海)和哈工大(威海)之间的区域可以打造一个集创新、创业、创投的基地,使之变成“威海硅谷”,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愿与威海企业一同走出去
■委员说威海
威海既要迈开脚步走出去,多和国外的好企业、好项目接洽,也要加大力度把优质外资项目、企业引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迈向国际化。
——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北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平野雅之

5月25日,是平野雅之的首次威海之行。刚下飞机,他就被这里的山海美景惊艳了,平野雅之指着主会场窗外的海岸线说:“多么漂亮的海,这里的海洋资源自不必多说。”
平野雅之所在的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以贸易及投资为主,业务遍及亚洲及欧美。本次参会,他将立足自身领域提出水产业、现代农业、环保型能源转换及走出去这四方面建议。平野雅之非常希望能与威海的制造、投资企业加强联合,一同走向世界。
除了参会之外,平野雅之还带着“实在”的项目合作意向。他介绍,丸红在农产品投资及服务方面有着成功经验,他想把这种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中国企业、威海企业,丸红青岛分公司及上海分公司已经在和威海企业进行具体项目对接与落实。此外,水产品加工、销售、流通也是丸红的强项,平野雅之期待能与威海水产企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威海优质的水产品销往更多地方。
平野雅之非常高兴能来参加第二届市长咨委会,他说:“咨委会汇聚了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精英,共同交流探讨一座城市的发展,这种活动特别有意义。”
发挥交通优势 打造全球物流集散中心
■委员说威海
威海要充分发挥两小时交通圈的地理优势,通过海洋与城市间的统筹运营,紧密推进威海港与仁川港之间的四港联动。
——东远食品(株)社长申永洙

申永洙是威海的“老熟人”,在他看来,威海的变化很大,环境优化、交通有序、市民的居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很多大企业从原本的劳动密集型转向了技术密集型,专业性逐渐增强。
申永洙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和未来,而威海又是离韩国最近的中国城市。他所在的公司早在2013年就在威海成立分公司,利用威海的农产品和世界各地的原料,研制调味食品。
申永洙说:“中国市场规模大,韩国的企业家和会社都很看好,很多企业家朋友一直有来中国投资的意向,我也会将威海推荐给朋友们,邀请他们来威投资。”
他认为威海作为一个海洋城市,与海洋相关的水产品不应局限在第一产业,要积极培养智能型、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威海“两小时交通圈”的地理优势,通过海洋与城市间的统筹运营, 紧密推进仁川港与威海港的四港联动,打造全球物流集散中心,夯实威海市成为强大海洋城市的基础。
建设国家级综合性海洋装备试验场
■委员说威海
发挥威海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大手笔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性海洋装备试验场,具有特别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乃胜

李乃胜笑声爽朗,直言是威海的老朋友,“威海从地理位置上讲是山东半岛的龙头,作为海洋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我有理由相信威海将率先走向深蓝,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树起一面走向深蓝的旗帜。”
李乃胜表示,这是一场难得的盛会,与会的专家们跳出威海看威海,站在国际视角看威海的优势和差距,并能提出未来的发展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同其他参会的委员一样,李乃胜带着实实在在的建议而来,“当前国际范围内愈演愈烈的‘蓝色圈地’引发了空前的海底科技竞争,进而演变为海洋装备的激烈竞争。威海应该发挥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大手笔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性海洋装备试验场,具有特别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李乃胜认为威海海洋自然环境良好,近海海域水质良好,水深条件适宜,水体交换能力强劲,气候适宜,不冻不淤,为建设试验场提供了难得的海洋水文条件。他非常期待威海率先走向深蓝,建设国家级综合性海洋装备试验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