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威海好人榜

刘志远:金牌工人业精于勤三十载 一颗匠心融“杯”中

2019-08-16 编辑: 刘思冰

    刘志远,男,1971年1月出生,山东华鹏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维修管理员。参加工作30年来,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多次出国学习深造,先后主持、参与了一系列设备、工艺流程的设计、改造和创新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2000多万元。他设计了十多套杯挺模具和60多套杯碗模具,设计高档器皿新产品200余种,质量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其中189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他还研发和参与的技改项目共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刻苦钻研是他的本色

    1989年,刘志远被分配到荣成玻璃厂(山东华鹏玻璃有限公司前身)从事维修工作。在学校里,他学习了装配与维修、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等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公司内,他勤奋好学,肯于钻研,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不久,刘志远被公司任命为设备管理员,负责器皿一、二车间全部设备与技术及模具设计。刘志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参与了公司新厂区器皿二期工程的上马,七轴工业机械人的安装、调试和投产。

    由于出色的专业技术,刘志远多次获得出国学习机会。2002年,华鹏公司从德国FORMA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脚杯成型设备,作为车间副主任的刘志远负责模具的维修、设计和设备安装及车间的工艺布置。

    为充分做好高档器皿生产线的引进,刘志远提前将外方提供的零散图纸进行了综合整理,确定了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画出厚厚的一本工艺详细布置图。到奥地利、德国学习期间,他认真对照图本,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对学到的知识对照实物进行反复比较,认真学习。德方对于刘志远严谨细致的态度、滴水不漏的功课及优秀的培训结果十分认可。但是,由于FORMA公司既生产玻璃生产设备同时也生产玻璃器皿,所以与华鹏公司还存在竞争关系。因此,FORMA公司在教授设备使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又对技术有所保留,许多细节模棱两可。

    为尽可能将外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学到手,刘志远白天认真在FORMA厂内学习,晚上回宾馆将白天所学做好笔记、画图,反复研习,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设备的了解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第二天,他带着问题向德方“刨根问底”。为此,刘志远在国外学习的两个月时间里,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每天对着电脑工作到深夜。

    回国后,刘志远根据所学知识对生产线加以调试,使之更加适应本地生产实际。由于国内压机模具与德方提供的欧洲标准有所不同,产品总是出现瑕疵。针对有限的资料和条件限制,刘志远在回国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到上海、天津、常熟等地多次联系模具加工厂家,与业内专家进行多次探讨、研究,最终确定用国内相似的牌号1Gr25Ni20Si2和1Gr17Ni2来替代国外的材料。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基本上能满足生产要求,且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志远这种好学、奋进的精神,让企业产品创新一步一个台阶。

    追求卓越是他的目标

    刘志远说,玻璃制造需要十分精细的工艺,好的玻璃杯外观精美、晶莹透明,给人美的享受,若杯口不平、有气泡都不算达标,要立即予以销毁。

    2010年,华鹏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意大利奥克米公司封焊拉伸机,用于产品的拉伸、剥离、撕裂、热封、粘合等工序,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自设备投产以来,奥利维多公司和奥克米公司请国外多位生产专家来厂指导拉伸工作,却在两年时间内经多次试制都达不到理想效果。

    刘志远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组织有关人员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召开多次专题会,对影响拉伸的部分设备进行改造。2012年底,在没有专家指导的情况下,刘志远与车间职工进行了封焊拉伸的试制,通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加班加点,初步掌握了拉伸技巧,解决了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经过多次开会论证,在设备的工装、模具、吸嘴和压盘等各方面准备了多套方案,于2013年4月重新启动拉伸生产,边生产边根据总结方案进行摸索改进,最终获得成功。

    刘志远告诉记者,华鹏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封焊拉伸产品技术的公司,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让国外许多知名玻璃器皿品牌失去优势,撤离中国。凭着这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精细与卓越的精神,面对陌生的设备和有限的安装条件,刘志远带领车间职工在较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多次主要设备和附属设备的安装及配套任务,并全部达到了使用要求,使公司花巨资引进的各生产线不但能满足各种产品生产的需求,而且质量赶超国外水平,迅速抢占国内外市场。

    创新创效是他的方向

    1990年就开始负责公司独家引进的英国GB公司机制一次成型高脚杯生产线备件的测绘工作,同时对原有不合格的库存备件进行重新测绘改造,最终使所有备件实现了国产化,并达到了设备要求精度,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1996年,参与公司当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微机自动化拌料系统改造项目,让公司一举摆脱20余年的人工拌料历史,年可为公司增创效益300余万元。1997年至2000年,他攻克了机制高脚杯工艺夹杯系统垂直度不够的瓶颈问题,使成品率较以前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年可为公司提高产品产值500多万。2003年2月份受公司委派,在德国福尔玛公司学习两个多月后开始参与高档生产线的配套设计、安装等工作,并负责编写相应设备的操作规程。2006年,全面负责公司采购的已报废英国迪马公司一次成型高脚杯生产线的修复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1000多万元。2007年,参与了公司新厂区器皿二期工程的建设,完成五条进口生产线设备的搬迁、安装、调试工作。2010年,参与了公司引进三条进口高档器皿生产线设备技术论证、设备招标和合同签订的工作。同年,选为威海市首批技师工作站山东华鹏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站首席技师。2012年对引进的意大利奥利维托公司的压机顶模安装结构进行了改造。原先安装需要两人,最少5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用一人,几秒钟既可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缩短了转产时间。每年可多创造100多万元的产值。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刘志远一直想办法从各方面提升自我。为了生产出档次更高的高脚杯产品,增加器皿的花色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他在完成公司内繁琐紧张的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将公司购买的inventor、Mechnical、AutoCAD三维和二维绘图软件逐一学习掌握,以便自己能够更方便地在图纸绘制方面作进一步的技术操作。

    设计酒杯首先要懂酒杯文化,白酒、红酒、茶水、啤酒的杯子各有各的特点,每类杯子都可以细分为几百种。刘志远自己从网上查资料,根据市场部反馈的畅销产品,一步一步学起来。“画样品图首先要适合咱的生产工艺,要注意线条,轮廓线用粗实线,内腔用细实线。”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战换来的是如今在玻璃器皿设计方面的得心应手,刘志远设计了十多套杯挺模具和60多套杯碗模具,设计高档器皿新产品200余种,质量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其中189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不仅如此,2013年至2016年,他研发和参与的技改项目共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014年7月,他设计的型号为L67262、G059.1923、G051.1873高脚杯在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组织的全国高脚杯品鉴会中分别获得“2014中国机制晶质高脚杯帝王杯”“2014年中国白兰地帝王杯”“2014中国笛形杯公爵杯”的荣誉。

    在日常工作中,刘志远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注重言传身教,先后为公司培养了大批技术能手、技师和高级工,多次应业内厂家邀请解决疑难问题,对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结合实践,为机制一次成型高脚杯生产线编写了系统的《机械原理与维修操作》培训教材,实际培训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成绩突出,刘志远先后被威海技师学院聘为玻璃成型工技师培训教师、玻璃成型工高级工培训教师。他为全公司设计的玻璃成型工高级工培训玻璃生产工艺课程,反响良好,收效显著。2016年,他被市总工会授予“名师带徒先进个人”。

    现在的刘志远,每天依旧忙碌着。“进口生产线已经上马,还需要不断调试。我们玻璃行业就是这样,24小时不能停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刘志远早将身心融于生产与工作,他用超然的热忱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每一件作品,每一枚亮晶晶的杯子都凝结着他所付出的超乎寻常的耐心与匠心。

    刘志远多次被总公司评为“技术革新能手”“节能降耗先进个人”“创新型人材”,被荣成市总工会授予“名师”“金牌职工”荣誉称号,先后三次被评为“威海市首席技师”,2017年被威海市政府评为“威海工匠”。2018年被评为威海市劳动模范。2005年,其参与的高档器皿项目分别获得了“山东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