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身边的榜样

阳光,不会忘记

2019-09-18 编辑: 宋倩

阳光,不会忘记

——追记国家税务总局威海市税务局副调研员王京臣

◎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崔庆

冰雨,是天空在悲伤哭泣。2月16日,重症监护室里,国家税务总局威海市税务局副调研员王京臣51岁的生命就这样走到了终点。昏迷中,他曾清醒两次,一张嘴说的却是“给我穿上衣服,我要去上班。”

冷风,让脸庞的热泪凝结。追悼会上,400多名和王京臣有过交集的亲友、市民前来追思。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他一一告别:“京臣,这次加不了班了,你好好歇一歇吧。”受过他帮助的群众流泪不舍:“这么个好人怎么就走了,还没来得及感谢您啊……”

时间,抹不去他灿烂的笑脸。他如一束阳光,热诚着自己,温暖了他人;他像个超人,工作中不知疲倦,兢兢业业,生活中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一沓沓奖状证书、一本本笔记、一个个正能量满满的朋友圈……仿佛,他从未离开过。

阳光,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纯粹的党员,这位忠诚的干部,这位群众的亲人——王京臣,他51岁人生书写的动人篇章已化成缕缕阳光,闪耀着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京臣(前右一)到企业生产一线了解情况。 税务供片

灼灼初心

无私奉献的“螺丝钉”

2月15日清晨6点,熟悉的号码打到了市税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艾有柱的手机上。

“老艾,我的身体出了点状况,今天上午的讲座没办法主持了,你向局里汇报一下,安排别的领导吧。你们写的材料春节期间我改了改,放在办公桌上……”电话那头,是王京臣急促而虚弱的声音。

前一天下午,王京臣到机关党委办公室,准备部署春训工作。刚一进门就突发脑出血,无力地瘫倒在地上,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艾有柱原想在清晨上班前去医院探望,没想到王京臣却先一步打来电话,说的仍是昏倒前要商量的事情。

回忆起那个寒夜,王京臣的妻子李红泪流哽咽:“夜里京臣清醒了两次,第一次醒来就说:‘给我拿衣服,我要去上班。’我说:‘身体都这样了,还怎么去上班?’第二次醒来,谈的依然是工作……”

因为王京臣总要起身去上班,身上的管子被扯掉好几次,妻子不得不把他的手捆在病床上。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通电话竟是王京臣这一生最后的话语。没有轰轰烈烈,王京臣静静地闭上了眼睛,他所有的牵挂和奋斗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51载岁月,25年党龄,党员王京臣这一生都在“一颗红心向太阳”。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参加过多场解放战争,王京臣从小听过最多的教诲便是“听党话、跟党走”。

入党,是王京臣这辈子最高兴的事。1994年,26岁的王京臣欣喜万分地跟妻子说:“我入党啦,我是一名党员啦!”然后,他马上给家里去了个电话,将这个喜讯告诉父母,父亲直夸儿子是好样的。

他,成了党员。入党时,王京臣誓言铮铮:“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一名处在普通岗位的绝大多数党员之一,王京臣深知,一言一行、点点滴滴的坚守就是践行承诺。

无论走到哪,王京臣都是一颗无私奉献的“螺丝钉”。他当过中学教师,干过组织部门工作,2008年调入税务系统……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全心投入、恪尽职守,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经验。

他,是名党员。在地方组织部门分管就业工作期间,他创造性开展了为下岗职工“摸岗、腾岗、送岗”活动,腾出岗位1200多个,助近1000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走出生活困境;分管人事工作期间,引进各类人才20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78人;分管基层组织工作期间,以农村干部任期目标为抓手,推动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助力一个个村子改变了落后面貌。

他,就是党员。从发病到离世,在人生最后的48小时里,他把所有清醒的时间都留给了党交付的工作任务,一分一秒也没留给妻子和孩子。

那个深夜里明亮的办公室、那个总发送热心建议的微信头像、那个永远锁定的新闻频道……还在等待着那个心如阳光般温暖的党员。王京臣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拳拳赤诚

不知疲倦的“工作狂”

税务大楼的902室,是王京臣生前的办公室。在整理遗物时,大家发现了他生前的珍藏——一摞摞的剪报和一个个厚厚的笔记本。

翻开这些剪报,要么是关于党建方面的经验报道,要么是税务方面的新闻,已经泛黄的剪报上,处处可见王京臣的勾画和标注,还有的剪报因为被翻看太多次起了毛边。而他的笔记本上,不仅有政治学习心得,还有大量税收政策方面的记录。

看到这些剪报和笔记后,身边的同事终于明白了,王京臣为何总在加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税务工作者,王京臣为这份事业投入了全部热诚。

“几乎每个双休日都来单位,有时吃过晚饭还来办公室,一直待到深夜。”单位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对王京臣的印象就是,那间902办公室的灯,夜晚经常亮着。

30年的工作生涯中,王京臣待过的岗位很多。但他并不以此为优势,反倒把每个新岗位当做一场“大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2008年,王京臣进入税务系统,钻研学习和税务有关的知识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在原威海市高区地税分局工作期间,王京臣和部队转业干部邹建德成了加班“战友”。邹建德说:“一起加班后我才知道,原来他私下里一直在补习税务知识,学一学、背一背最新的政策。”

凭着这份“我要学”的韧劲,王京臣逐渐成了身边朋友抢手的“税收讲解员”,并一传十、十传百,将个税改革和税收优惠等好政策讲到百姓心里。

不光自己学,王京臣还带动大家一起学习,一同进步。在王京臣的力推下,原威海市地税系统建立了手机学习平台,实行全员学习和“两学一做”知识每日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制度,以“书香党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唯有奋斗,才无悔人生。”王京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3年,王京臣的母亲患恶性肿瘤住进医院。期间,他晚上在医院陪护母亲,一大早又准时出现在单位,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熬过那身心俱疲的二十多天。

在王京臣的剪报里,有一张剪报与其他的体裁不同,这是2006年刊登在《威海日报》上的一篇典型报道——《小山村的好支书》,写的是文登葛家镇祝家泊子村原党支部书记孙厚强的故事。

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就得豁上自己”这句话下,王京臣划了重重的标记……不同的时空,同样的初心,在此行重叠。

铮铮热血

正能量满满的“急先锋”

“如果每个人都想着轻松度日,那党的事业谁来发展?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四平八稳就是不负责任!”作为分管党建的干部,王京臣把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时刻为税务系统党员干部立标杆。

别人的朋友圈充满“诗和远方”,王京臣的朋友圈却成了工作阵地。每当中央、省、市有了党建方面的最新要求和部署,同事们都会从王京臣的朋友圈里最先得知。

不仅如此,他还创造性地将许多工作落实落地。在税务部门工作期间,王京臣将党建与税收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实现深度融合,依据实践探索撰写的《实施五项工程推进“三型两化”党组织建设》一文获市政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创建了2个市级党建示范点、4个“党建示范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2018年市直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原临港地税分局召开,经验在全市推广。

王京臣也曾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得“全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威海好人”“平安高区建设先进个人”等14项荣誉称号。

“风风火火,事不过夜”是身边同事对王京臣的印象。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他不是坐等下属汇报,而是“主动上门”走进分管部门的办公室,认真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全程参与其中。

“他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领导,没有任何架子,平时幽默风趣。”办公室科员赵培东说,王京臣虽然是领导干部,却更像是一个兄长和朋友。

在王京臣的字典里,好像永远没有“困难”两个字,他骨子里的正能量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带领团队一起奋斗。

两年前,赵培东从文登调到市局工作,刚接触调研工作的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省里半年的排名出来了,威海在全省相对落后。看到排名后,王京臣比赵培东还着急。他开始抽丝剥茧般地与赵培东分析问题。遇到难以协调的事情,王京臣就亲自协调,以便工作顺利开展。不到3个月,原威海地税的调研工作就从全省第三档跃升到第一档。

平日里,王京臣这个“急先锋”也是“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2014年,他代表原高区地税分局参加全系统运动会。比赛期间,王京臣脚部跟腱撕裂,但还是咬牙坚持到终点。别人说他傻,他却说:“这1分也是单位的荣誉啊。”

“他经常给我发微信,大部分的都是中央最新精神、税收最新政策。”考评科主任科员张威说,王京臣每天都会把他看到的有用的知识分享给同事们,这些信息大部分是晚上9点以后发的。

张威打开手机微信页面,上面显示的还是春节期间王京臣发的信息。如今,王京臣的微信头像再也不会闪烁了。张威说:“我每周都能收到他精准推送的信息。有时候回复不及时。但他,还是一直发、一直发……”

款款深情

群众身边的“主心骨”

王京臣的追悼会上,来了太多李红素未谋面的朋友。老牛就是其中之一。

20年前,老牛从外地到威海辛苦打拼,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一次接孩子的时候,老牛与素昧平生的王京臣聊了聊天。在闲聊中,王京臣默默把信息都记在了心里。

“老牛,我给嫂子联系了个工作,孩子上小学的事我也给问了……”等到一切事情都办成了,王京臣才不经意间告诉老牛。

至今想起,老牛依然唏嘘:“没想到对我这个陌生人他都能这样帮。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王哥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谁家没个难事,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这是王京臣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党员,他甘做身边困难群众的主心骨,把群众的难事记在心里,并尽力解决。

听说身边的下岗职工老薛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装修工程,却拿不到工钱,王京臣就四处找政策、谈感情,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帮老薛要回了工程款。

外地人老姜刚到威海时,一人带着孩子养家糊口,母亲身体多病,王京臣在偶然中得到消息后,便来回奔波十几趟,最终给他的父亲在家具厂找到了一份门卫工作,缓解了老姜的经济负担。

无论是初次相识,还是早已熟识,每一位接触过王京臣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他的热情、开朗,都会被他的亲和力所感染。

他把单位当成了家,同事自然成了他的家人。同事小丛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他就整理了附近幼儿园的资料,悄悄放在小丛办公桌上;老张的孩子刚上高中,他就在微信上给他推送高考政策方面的文章;对于那些刚来威海的外地同事,他经常自掏腰包给他们改善伙食,还到处张罗着给他们找对象……

王京臣也从未忘记那方哺育自己的热土。不光为家乡出钱出计、出谋划策,每年他还会带着钱物去看望家乡敬老院里的老人。

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把你当亲人。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王京臣曾经帮助过的老姜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我们既没钱也没有正式工作,根本帮不上他什么。但每次他只要知道我们有困难,总要偷偷去帮……”老姜说,到现在他也难以接受,这么一个好人就这样走了。

他走了,带着当年鲜红党旗下的誓言;他走了,带着流淌在血液里的赤诚;他走了,带着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他短暂的一生,就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而他温暖而明亮的精神将如阳光般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