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中韩嘉宾精彩对话,这场“头脑风暴”干货满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12-30 08:30:16    来源: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一个舞台,五把椅子,你有人才,我有项目;你有经验,我有园区。在12月28日上午举行的2019中韩(威海)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重要板块之高端对话活动上,5位中韩高校、企业、园区代表围绕“中韩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开展对话交流,激荡思想、碰撞观点,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

温馨提醒:你现在浏览的内容来源于威海新闻网

请访问原网站:www.whnews.cn/

一个舞台,五把椅子,你有人才,我有项目;你有经验,我有园区。在12月28日上午举行的2019中韩(威海)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重要板块之高端对话活动上,5位中韩高校、企业、园区代表围绕“中韩人才交流与创新合作”开展对话交流,激荡思想、碰撞观点,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

多方共赢的产学研育才模式值得借鉴

产业集群背后,是人才聚集的创新集群。对话现场,韩国产业技术大学产业协力团团长金应兑,首先介绍了该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学生到企业实习积累学业学分,同时向企业开放教授研究室,以此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

据金应兑介绍,韩国产业技术大学周边是韩国中小企业密集区,在校学生都要到企业去实习,实习之后得到学分才能毕业。实习中,学生去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与高校教授一起探索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更能为企业解答发展难题,最终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定向输送高技术人才。

此外,韩国产业技术大学还实行“NJNews宿舍”制度——将大学教授研究室和企业研究所合在一起,组建“NJNews宿舍”,团队人员可随时针对企业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韩国产业技术大学多方共赢的产学研育才模式,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可借鉴的培育方式。

针对当下各产业融合发展迅速的形势,同韩国产业技术大学一样,韩国仁川大学也成功探索出了自己的产学研模式。

据韩国仁川大学研究革新处处长暨产学协力团团长玉佑锡介绍,仁川大学探索构建一个平台,将在校研究人员和企业不定期的聚在一起,发掘企业潜在问题,将问题想在前面,并提出预防措施。同时,平台上还有研究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源源不断加入,各方都改被动为主动,提高问题解决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壮大。

高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吸纳高校技术人才,韩国产学研合作探索出了成功模式,韩方企业亦是如此实践。

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是韩国世高光株式会社子公司,2002年落户我市,经过17年的发展,由最初的简单来件加工到现在具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在韩国世高光株式会社副社长、中国区代表李钟国看来,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人才,而世高光电子的聚才、育才、留才“三才政策”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未雨绸缪,世高光电子从3年前就开始储备人才。据李钟国介绍,企业需要的是光学专业人才,他直接找到吉林长春理工大学光学方面的教授,提出产学研合作。企业连续3年雇用该校30多名中国学生,其中50%人员升级为研发人员。

“企业还构建了培育人才项目,不定期派遣人员去总公司学习,进行深层次教育。同时,提高人才待遇,保证充分福利,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才机制。”李钟国说。

结合企业近几年实践的这一人才机制情况,他建议,威海市高校可针对本地产业集群特色,定向设定学科专业,真正为本地留才打下基础。

中韩人才交流助力两国经济发展

韩国世高光电子不断引进中国光学专业学生,而我市服装企业迪尚集团则与韩国设计人才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作为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的时尚创意产业,迪尚集团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迪尚集团副总经理鞠孝新关于企业与韩国设计人才交流的做法引起在场人员的共鸣。

从一开始做OEM来料加工出口贸易,发展到工贸一体和ODM设计生产,再到科技化平台化发展,引入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迪尚集团从传统产业跨越到新型制造业。而人才队伍建设是迪尚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迪尚不断引进和发挥着韩国设计人才的智慧力量。

“作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时尚潮流地区,韩国积累了丰富的时尚创意和服装设计人才,在公司近20年的发展中,我们与韩国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一直保持合作。目前公司男装品牌的主设计师仍然是韩国设计师。”鞠孝新说。

服装行业是日不落行业,如何把服装大国变成服装强国,就需要大量的人才。鞠孝新表示,韩国服装时尚创意行业造就了众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而这部分人才,正是目前中国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的,中韩应该在人才交流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通过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两国企业发展和经济壮大。

搭建中韩人才汇聚的舞台

作为我市对韩科技合作典型区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法春为与会人员画了一幅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肖像图”: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两个市场化主导的特色科技园区,吸引大批韩国高端创新平台落户,规划的韩国创新技术项目加速区内集聚大批对韩优质创新资源。

“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孙法春提出三点人才引进建议。为此,威海高新区定制了引才合作规划。据孙法春介绍,高新区计划以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为纽带,发挥“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等品牌活动优势,探索深层次合作模式,深化对韩科技交流,打造中韩技术交易及创新合作的示范性平台。

“只有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质的服务、更优良的环境,才能让各国创新人才在此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尽情释放创业激情。”孙法春说。

真知灼见迭出,智慧之光闪烁。在一个小时的观点碰撞中,“共识”逐渐形成——在当今大变局下,中韩高校和企业应通力配合,用前瞻性的发展思维、开放包容的人才理念,搭建起中韩人才汇聚的舞台,开辟中韩人才交流合作的新时代。(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文 叶姗姗/图)

来源: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