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报道

威海市汛期累计降水545.1毫米

2025-09-29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员雯)9月28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9月27日,全市汛期平均气温达25.5℃,较常年偏高2.1℃,刷新有历史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汛期累计降水545.1毫米,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比去年偏少19.1%,比多年同期偏多44.9%。整体来说,今年天气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出现旱涝并存的情况。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源介绍,汛期多轮降水普遍强度小且间隔时间长,加之前期干旱影响,部分水库上游未能形成有效径流。虽全市平均降雨达暴雨级别的仅2场,但场次降雨量超100毫米的站点占比超36.7%,且常伴随大范围降水叠加短时强降水的情况,整体形成面软点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从时间线看,7、8月主汛期降水持续偏少;进入9月后降水显著增多,较多年同期偏多195.4%,成为2008年以来同期降雨最多的月份,旱涝交替特征十分明显。

      面对汛期天气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我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实现“云中雨—落地雨—产汇流—洪水演进”全过程洪水监测,建立起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累计发布预警信号191次、气象决策服务短信26.2万条次,精准推送靶向预警短信8393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谭益成表示,针对汛期强降雨风险,目前已对全市30处重点路段、3处下穿立交桥和267个建筑工地完成全面排查,并逐点完善防汛预案。在设施安全方面,已完成2.9万个雨水井防坠网抽查,加强40个早夜市防汛管理,完成752个户外广告牌隐患整治,并在324处公园广场及海水浴场提前设置警戒线、加强巡逻值守。同时,构建起“雨情、水情、潮情、工情”四维数据支撑体系,新加装50套积水监测仪,实现防汛要素“一张图”管理。

      考虑到汛期与旅游旺季高度重叠,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伟介绍,该部门早在今年4月便启动防汛物资筹备与应急演练,汛期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机制,紧盯关键环节,确保交通干线在强降雨期间畅通。

      目前,全市已整合7个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190支专业应急队伍及16支社会应急队伍,构建起“消防为主力、专业为支撑、社会为辅助、专家为指导”的救援体系。“69个基层应急救援站全部纳入消防指挥平台,各级队伍配备移动式排水发电照明泵站、水下机器人等装备1488台套。”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原忠江说,市级专业通信应急救援队伍已成立,下设联通、移动、电信、铁塔分队,可第一时间抢修故障网络,空中救援力量24小时备勤,随时准备投送人员、运送物资。

      针对后续天气变化,市气象局党组成员于毅现场发布四季度气候趋势预测:预计全市四季度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其中10月平均降水量将较常年偏多1—2成,平均气温预计15.5℃至16.5℃,提醒相关部门及市民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