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报道

“十四五”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领域“县县通高铁”等多项指标均在全省率先完成

2025-11-24 编辑: 仲鹤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曲黎悦)11月21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市“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构建,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以及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其中“县县通高铁”等多项指标均在全省率先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全市交通运输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09.0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设施建设协同推进

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目标,奋力推动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

——公路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843.7公里,普通国省道人口密度和面积密度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荣乌高速烟威段建成通车,文双高速稳步推进,高速公路荣成至牟平段、乳山连接线纳入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乳山口大桥实现顺利合龙,“三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和“八纵六横一环”普通干线路网加快成型;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503.6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公交车、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

——铁路建设方面,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17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03公里,高铁站区县覆盖率100%,实现县县通高铁;威海客运中心成为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客车、普通列车和城际铁路“六站合一”的综合交通枢纽。

——港口及机场建设方面,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4个。大水泊机场完成改扩建,升级为国际机场;威海新机场和荣成通用机场加快推进,构建起“运输机场+通用机场+起降场”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机场体系。

美丽农村路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维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逻辑严密、指标量化、操作性强的规划、标准及评价体系,并成功打造了以环翠区盘山乡村旅游路、荣成市环海路(樱花湖至八河港段)、乳山市乡道青马线为代表的一批“美丽农村路”精品路段,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发展格局。

运输保障质效双升

服务供给优质高效

道路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是群众出行“人享其行”、货物运输“物畅其流”。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2873.82万人次,相较2020年增长112%,年均增长率27.9%。其中,公共交通实现“城乡一体”,开通城乡公共交通线路370条,市区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建制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定制公交线路“服务多元”,开通通勤线路31条,旅游定制线路18条,社区和镇村微循环线11条,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1.25%。

此外,航运方面,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及船舶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货物运输从“运得出”变为“运得畅”。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于雪辉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国际物流能力取得显著提升,不仅稳步推进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累计发运138次,货运量达937.56吨,欧亚班列也实现常态化运行,并开通中欧、中亚、中蒙、中俄及冷链线路,通达15国50余城;还首开了威海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TIR国际道路运输业务。

水路运输是海上经济贸易的重要毛细血管。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港航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郭忠启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开辟威海—京唐、威海—坦桑尼亚等国内外航线7条,构建起联通国内江苏、河北等5个省份16个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14个城市的航线网络。预计今年,全市港口旅客吞吐量137.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29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2万TEU,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178%、37%、24.3%。

“十四五”以来,我市民航事业展现出强劲势头。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伟表示,威海机场新货库区投入使用,满足年货邮吞吐量约2.6万吨保障需求;航线网络布局不断优化,高峰时期执飞航线49条,通航城市46个,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28.9%和39.4%,2021年至2024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增长35.1%、24%和8.4%。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实现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域推进,组建区镇村三级客货物流网,乡镇快递网点实现全域覆盖,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均获评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

样板试点创建成绩斐然

智慧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十四五”期间,我市高标准开展交通运输类改革试点和交通强国试点项目7项,全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其中,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登上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榜首,被评为全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千里海上观威海”交旅融合项目获评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威海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立起多部门网约车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推动网约车合规经营,网约车双合规率达90%以上;同时,围绕应用场景搭建交通视频采集系统、出租汽车智能服务系统等12个系统,涵盖营运客货及出租网约车辆备案审批、从业资格管理、视频监控、引航指挥调度、驾培管理、交通执法、重点营运车辆检测等领域。

绿色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展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打造彰显威海千里山海特色的省内首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近零碳示范驿站;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100%,更新的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具备光伏发电的公交场站8个,公交场站充电桩数量307个;在威海湾港区建设首座短途新能源集卡车换电站。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市还紧盯安全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专家对152家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诊断帮扶活动;开展应急演练500余次、开工第一课1000余场,培训企业员工15万余人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信用建设,113家Ⅰ类企业、1976家Ⅱ类企业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实现公路、水路、铁路等重点领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