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献计精致城市
人大代表徐芳芳:
千百景点“一路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突出生态底色、文化特色和现代元素,精美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人大代表徐芳芳对此十分赞同,她说:“建设精致城市,就应该把威海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道路规划有机结合,做到城中有景,景中是城。”她认为,威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景点,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千里海岸线沿途各处,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应该注重将这些景观、景点进行有机串联,可以尝试对全市道路进行统一规划,打通各个景点间彼此相关联的通道,绘就一幅城中有景、景中是城的美丽画卷。同时,注重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入,在修建各类小游园时,或融合传统古风元素,或结合现代科技质感,让每一处景观都能呈现不同的风味,增强整座城市的色彩和活力,为人们外出游玩增添别样幸福感。
人大代表王庆:
精细管理 从一盏路灯做起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从细微处入手,以‘小切口’促进城市运行效能大提升”,《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城市精细管理提出的新理念,正说到人大代表王庆的心坎里。“打造精致城市,不一定要建设多少高大上的项目,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管理好,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王庆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接连拔地而起,商业街区陆续建成使用。但在这些“高大上”工程的背后,街头的路灯亮不亮、绿化区里的垃圾清没清,这些工作都事关城市整体形象,事关百姓幸福感。“打造精致城市,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市民得到切实的实惠,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小事干好、管好。”他建议,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从管好每一盏路灯做起,加快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以多彩灯光扮靓城市的夜景,让市民行得放心、行得舒心。
政协委员丛中笑:
让历史老建筑 释放文化新价值
精致城市不仅仅精致在设施上,更要有文化韵味,要主动去继承、延续曾经出现在城市中的优秀文化。对于威海来说,这韵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近代等多个时期的老建筑上。这些老建筑隐藏了很多历史,拥有非常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仅要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来保护它们,更要主动去探索有效利用这些建筑的方法。
近年来,威海已经实现了部分建筑文化上的利用:比如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的打造、一战华工纪念馆的建设等,对威海文化氛围的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全市范围内还有许多具有文化韵味的老建筑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希望今后我市能够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让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支撑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政协委员徐宇工:
以国际化教育 深化“精致城市”内涵
在我看来,“精致城市”建设必须要包含人文教育的内容。而眼下威海需要强化的,即是配合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化教育。要让世界了解威海,首先应该让威海人了解世界。
近年来,教育的国际化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而生,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所以,我希望威海能从孩子抓起,通过国际化的教育这种长久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了解、学习、感悟、创新“精致”建设的含义和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扩大威海认识世界的角度,加强威海了解世界的力度,让威海广大市民从国际视角理解和认识“精致城市”,从而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与此同时,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也将有更多的人来到威海、了解威海、看到威海“精致”建设的成果,成为参与、打造和宣传“精致威海”新的力量。(记者 牟金磊 匙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