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制的“考卷”
一份特制的“考卷”
——环翠区搭建科技平台积蓄人才力量走笔
◎记者 姜倩倩
“运营效能评价体系的初稿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施行。”近日,记者从环翠区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了解到,一份为威海创新园特制的“考卷”已经准备好了——运营效能评价体系。这也是环翠区为完善威海创新园体系建设出台的新举措。
打造高质量的科创平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导力量,近年来,环翠区深入推进以威海创新园为代表的系列科创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招引、扶持、孵化了一批人才、项目,打造引领全区乃至全市创新驱动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环翠区各部门围绕科创平台这一攻坚突破重点工作,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全力服务于以威海创新园为代表的系列科创平台建设。
完善绩效评价
运营管理更专业
集全区之力打造的威海创新园在2018年渐入正轨,随着更多创新资源、创新项目的入驻,威海创新园将发展重点聚焦在体系建设上。从扩充“1+N”架构体系,建立专业运营管理体系,到设立具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从根本上增强科创平台的专业性,为持久有力的后续发展积蓄能量。
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威海创新园建设初具规模,成效明显,吸引一大批人才汇聚于此创新创业。目前,已成功建设1处综合服务中心和9处专业分中心,入驻企业162家,确定入驻企业31家;约30名高层次人才与威海创新园达成合作意向,并开展全方位合作。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抓好威海创新园建设。”环翠区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永君说,今年,威海创新园的重点工作是切实抓好运营管理,强化提质增效,将再建设3个以上分中心,进一步增强威海创新园对各类人才的承接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威海创新园专项扶持政策,确保扶持政策的靶向性、精准性。
此外,环翠区还将在威海创新园1处综合服务中心和9处专业分中心展开一轮“大考”。目前已成立专业公司负责威海创新园的管理运营,建立运营效能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评价实施准入退出机制。
具体怎么“考”呢?环翠区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运行科科长郭培武告诉记者,依据这一评价体系,对中心的主办方、运营机构和入驻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分中心取消授牌并不再给予政策扶持,对于和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不匹配的企业,取消其入驻资格。考核以“月度考核,年度统计,两年淘汰”为原则,严格按照评价体系相关规定进行,在清退产能较低的机构或企业的同时,给更多有劲儿的项目与人才留出发展空间。
夯实人才基础
注入发展活力与智力
要打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蓄能量的科创平台,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英才汇翠”人才新政将出台,能有效提升招才引智的靶向性、精准性。环翠区人社局局长戚本舰表示,“在人才政策方面,我们全面了解掌握科创平台研究领域、驻威高校和企业人才的需求,出台‘英才汇翠’新政策,为威海创新园及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等营造优良的引才环境。”
校地合作,一方面能近水楼台留住本土高校的优秀人才,更能筑巢引凤吸引域外高校人才资源。今年以来,环翠区常态化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了互促共赢。
3月2日,环翠区重点企业高校行首站告捷。为参加山东大学(威海)2019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春季),环翠区人社局提前一个月着手,主动向该校争取设立“环翠区重点企业高校行招聘专区”,通过积极发动和企业直报,全区有23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36个。双选会当天,现场人流涌动、气氛热烈,企业现场收到简历102份,达成就业和实习意向63个。
双选会结束后,环翠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于常萍高兴地说:“据本次参会的企业代表反映,今年的招聘效果明显好于往年,不少达成就业意向的大学生已约好到企业参观和面试。”
对于日益临近的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2019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环翠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更是悉心筹划,认真准备。“本次参加企业以冲击新目标行动入库和后备库企业为主,我们让企业根据学校毕业生情况制定用人需求,填写报名表,审核汇总企业需求信息后,发至学校,提前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向学生进行宣传。”这几天,工作人员闫蕾一直在忙着汇总整理企业的报名信息。
“结合2019年‘环翠区重点企业高校行’活动,我们将继续巩固与驻威高校良好合作关系,计划到青岛、烟台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并逐步向省内外高校延伸,广泛宣传最新人才政策,帮助企业引进更多的大学生,为我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活力和智力。”环翠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校地合作方面,环翠区人社局搭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对接交流平台,与市内外知名高校广泛合作,并依托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深入挖掘高校人才,让优质项目落户环翠,实现校地合作再扩容。
负责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部门,是推进环翠区校地合作的中坚力量。环翠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潘登介绍,今年,环翠区委组织部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供给主渠道作用,出台面向高校师生和企业需求、符合全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新政,深挖山大(威海)、哈工大(威海)校友会资源,立足驻威高校与省内外更多高校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不断完善高校资源资产数据库,发挥“博士智囊团”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高校优质资源向创新园和新材料产业园集聚,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