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看到“腾森制造”
4月26日,跟随市工信局企业“服务大使”的脚步,我们来到腾森轮胎(威海)有限公司,探究这家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密码。
走进成型车间,工人们按部就班、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在经历了密炼、压延、押出、钢丝圈成型、裁断几步工序后,半成品最终汇集于此,完成最后的“脱胎换骨”组合成型。
“到这里,只能称为‘生胎’,成品之前还要经过很多步骤,硫化之后的成品需经过堪称苛刻的检查工序,质量不达标的废胎一律切割、报废处理,绝不会流出工厂。我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值得信赖的。”腾森轮胎管理部部长孙庆伦对产品的自豪溢于言表,而这种神情,几乎洋溢在每个腾森人的脸上。
高端轮胎成型工序。记者 王彦博 摄
凭借着对质量的严苛要求,第一季度,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的订单每天都如纸片般飞来;摩托车轮胎生产线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第一阶段即将在五月完成;刚刚过去的日本·东京国际摩托车及配件展览会上,腾森轮胎产品被众多摩托车巨头品牌青睐……好事可谓一桩接着一桩!
“企业的劲头这么足,又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作为服务企业的牵头部门,没有理由不好好服务!”市工信局工作人员房恒志没顾上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送政策,解难题,还忙着牵起了“红线”,为腾森联系了几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企业若有困难,我们责无旁贷,看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就放心了。”
腾森的底气来自于对产品品质的绝对自信。
2006年成立之初,腾森轮胎就要面对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先行者”的竞争。当年,尽管中国轮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却缺少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创业伊始,腾森橡胶轮胎(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光明就感受到了这点。
2015年,马光明第一次到斯里兰卡推介产品时,当地经销商一听是中国产品,直接就说“NO”。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更坚定了全力打造高端品牌的信念。
以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为重点,公司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5%以上,并与哈工大(威海)等多家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新产品开发,使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公司共获国内有效专利42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随后,腾森相继开发了街车、运动旅行车等高抓系列轮胎,场地越野、公路越野等越野系列轮胎,半热熔、全热熔等热熔系列轮胎等1700多种规格产品,覆盖了国际上各主要车型的轮胎配置,满足了不同用户及不同路况的要求,在高端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马光明依然记得,2017年,外贸人员携带着公司的产品再到斯里兰卡时,连该国的海关都已经认识了腾森轮胎的标志,而这一次,当地所有经销商均伸出了大拇指。
2013年,腾森在马来西亚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由于当地气候多雨湿热,对于轮胎抓地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能否开发出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呢?面对这一长期困扰业界的难题,腾森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开发出了分别提升干地和湿地抓地力的两种轮胎配方,随后又用两年的时间,研发出了既能满足常年下雨的情况,又能在低温下保证橡胶不会变硬变脆的高抓地力轮胎配方,最终在产品结构、花纹、材料和配方设计适配性等方面都进行了专有技术创新。
2018年4月,中国(江门)国际摩托车工业博览会举办期间,腾森召开了“壁虎系列”新品发布会。“壁虎系列”高抓产品成功颠覆了传统轮胎产品概念,做到了耐磨和抓地力性能的双重保证和完美兼顾,产品一举拿下东南亚轮胎市场的半壁江山,价格甚至超越了许多世界级品牌轮胎。
正是这种把每一项产品都当作精品来打造的“痴劲”,让腾森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今天,腾森轮胎已经成为一家致力于高档摩托车、电动车轮胎以及丁基内胎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成功打入日本、哥伦比亚、斯里兰卡、泰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了海内外市场销售逐年跳跃式增长,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百强企业、山东省诚信示范企业等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