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输血” 为乡村振兴筑魂立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临港区
2019-06-13 09:45:5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连日来,记者以乡村振兴五大专班重点任务为切入点,深入临港区基层蹲点调研,记录下了这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成效和变化。

  6月的临港大地,一派蓬勃。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临港区全面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工作专班,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为实施乡村振兴贡献着临港力量。

  连日来,记者以乡村振兴五大专班重点任务为切入点,深入临港区基层蹲点调研,记录下了这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成效和变化。

 
东许家村召开村企联合发展党总支会议。

  ■蹲点蔄山镇东许家村

  老班子换新思想 村企联动谋发展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便会蹄疾步稳。

  蔄山镇东许家村,就是临港区以基层党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生动案例。

  6月9日上午9点,走进蔄山镇东许家村,崭新的村路宽阔整洁,绿树红花相互映衬,阵阵薰衣草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顿感清新。在村委大院会议室里,七八个人围在会议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讨论着各种问题。

  “我们正在召开村企联合发展党总支会议。”蔄山镇东许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华见到记者笑着说,村里几个产业项目的进展、环境整治进度、村民反映的问题,都要摆在桌上,一个一个地琢磨、掂量,拿出个正经点子来。

  清新的村环境,村委班子充足的干劲,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到,这里曾经竟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东许家村共有256户、540人,其中,党员42人,“两委”成员3人。穷、乱、老,是曾经东许家村的真实写照。

  穷,村集体一年到头没有任何收入,还欠着30多万元债务,村干部工资年年挂账;乱,因为村集体没钱治理环境,整个村庄脏乱差,破破烂烂;老,说的是“两委”班子思想老,没钱办不了事,一直“看摊守业”。

  “就是那场述职会议,让我们彻底醒悟了。”王进华说,2017年,蔄山镇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评议机制,组织全镇1600多名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述职会议,镇党委班子成员现场点评,东许家村成了“后进村”的代表,这让他和村干部们觉得太丢人了。

  从那时起,东许家开始转变了。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通过党性教育与履职能力培养,东许家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进华的带领下,转变过去“看摊守业”的等靠思想,跑人、跑项目,终于找到了村企联动这一发展出路。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东许家村发挥资源优势,流转土地900亩,引进威鹰青泉谷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549亩,引进致之堂康阳福地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威海市深度地热项目,项目设计开挖3000米深孔一个,勘探地热资源……

  在一个个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在村企联动、抱团发展的模式下,东许家村村集体从原来负债30多万元,到如今年可增收20多万元,村民“家门口就业”40余人,年收入可达80余万元。

  2018年年底,蔄山镇党委联合东许家村党支部、地热项目临时党支部、捷峰房地产党支部、威鹰党支部,成立了“1村+3企”的村企联合发展党总支,以党总支为“媒”,建立协商机制,每月召开碰头推进会,集中解决各类问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临港区基层党组织振兴的第一项工程就是支部领航工程。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过硬支部”建设,推进一切工作到支部,明确五大项29条过硬支部标准。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模范作用,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组织区、镇两级培训,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100余人次。优选“第一书记”,深入软弱涣散村结对帮扶,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56万元,培育产业发展和致富项目13个,引领村级党组织不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高常燕在苗圃基地为工人们讲解相关技术问题。

  ■蹲点汪疃镇樱聚缘苗木繁育基地

  小小技术员 青春在田野闪光

  戏好要靠唱戏人。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广聚英才,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高常燕,就是一名在临港的乡村舞台上施展技艺的现代农业科技人才。

  “这个抹芽的长度一定要掌握好了,才能保证幼苗吸收到充足的养分。”6月9日下午,在汪疃镇祝家英村樱聚缘苗圃基地里,技术员高常燕正蹲在苹果地里,给负责苹果苗抹芽的工人们讲解相关的技术问题。

  “别看小高年纪小,她可是我们这里响当当的技术专家,很多难题都得她来搞定。”工人祝建成笑着说。

  其实,高常燕刚来的时候,村民、工人对他的评价可不是这样的:大学生来种田,什么都不会。

  出生于1993年的高常燕去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

  与很多年轻人不一样,毕业后的高常燕并没有眼高手低的状态,她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导师、苹果产业体系专家李保华的推荐下,来到了临港区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苹果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山东省十佳果业企业……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被公司这些“名头”深深吸引了。

  虽说是农业专业高材生,但实际一线的情况要比书本上的知识复杂太多了,高常燕一来到公司,就直接“扎”进了泥土地里。

  “基本每天有4到6个小时在地里吧,每周休息一天,吃住都在基地旁边的大院里。”高常燕坦言,自己要学习、实践的东西太多了。

  在地里“泡”了快一年,高常燕摸出了不少头绪,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造种植机、改进打药机吊杆、进行苗木种植前药剂处理……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技术,还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些创新的技术不断得到认可,并成功申报了临港区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高常燕创新工作室,她和8名技术人员不断发散着团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人才谁不想要?”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芦相英说,乡村振兴需要高常燕这样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技术创新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学农的女孩子都是有点小目标的,不炫颜值炫机遇,就是看好了这个平台。”高常燕表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业技术员,她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威海晚报记者 仲艳楠 文/图)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编辑: 谭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市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
  • 威海东城路夜市开市时间定了!
  • 威海6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 “科技春耕图”在威海大地铺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