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轮弯月放进孩子心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6-24 08:46:57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6月23日上午,市科技馆科普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的探月梦”科普报告会举行,现场雷鸣般掌声经久不息。今年1月3日凌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将那轮弯月放进孩子心田

——“中国的探月梦”报告会特写

◎记者 初佳伦

6月23日上午,市科技馆科普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的探月梦”科普报告会举行,现场雷鸣般掌声经久不息。

今年1月3日凌晨,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一个人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欧阳自远。他有一串耀眼的头衔:“嫦娥之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今天,台上的他只是一位和蔼长者、启蒙老师,给孩子们深入简出地讲解着航天知识。

欧阳自远在回答学生提问。 记者 王晓 摄

“未知总让人觉得深不可测。月球背面会有什么?网友给我发了100多张照片,有外星人基地、有UFO停机坪……究竟哪一张是真正的月背?”切换着PPT,84岁高龄的欧阳自远声音柔缓深邃,将在场孩子和家长们带入了遥远太空。

电子屏幕上,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机械臂缓缓挪动,胶片录像重现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瞬间: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欧阳自远对月球探测工程并未赘述,只用照片与录像已足够震撼。

探月之路并非坦途。孩子们不知道,从欧阳自远研究首块月球岩石至今,已度过了漫长的41年。欧阳自远耳畔白发渐生,但“嫦娥”,终究奔月了。

“我们对月球的探索正继续前行。今年,嫦娥五号就将发射,它的任务是到月球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之前有12大问题,现在都一一攻克了。”提起轮廓渐显的梦想,欧阳自远的声音也带了些温柔。

此时,台下的学生却不似讲述者般平静。

“嫦娥五号今年就要升空了?”“对,刚才爷爷说今年升空!”孩子们中隐隐传出惊呼,他们的目光齐刷刷转向欧阳自远。“之前一直觉得长征火箭、嫦娥探测器是书本和电视里的东西,今天听院士讲解才知道,它和我们的距离也可以很近。”望海园中学学生李峻明盯着老人看个不停,仿佛想看明白,一个个奇思妙想如何从他大脑中迸发。

“要发射的可不仅仅是嫦娥五号。”欧阳自远笑着打断了孩子们的议论,“2020年是火星年,将有四五个国家对火星展开探测,我们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和地球环境、运转模式最相近的行星,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明年,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从嫦娥四号到首次火星探测,再到对整个太阳系的探测,一幅广阔宇宙的蓝图在欧阳自远不经意的讲述中擘画而出。“中国,要飞得更远!”——坚定的信念如春笋一般,悄然萌发在每个青少年的心田,或将在某天破土而出。

近两个小时里,披荆斩棘的探月历程,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全场意犹未尽,而欧阳自远已翻到最后一张PPT。

“欧阳院士,我们想再加一个小环节,可以吗?”主持人恳切地向他征求,“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或许也有问题,希望您能解惑。”

“当然可以。”欧阳自远点头,和提问的孩子们一同站了起来。月球上是否会有太空垃圾?我国发往月球的卫星中途掉落,会发生什么?……

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口中问出,虽然稚嫩,却折射着对真理的渴望。欧阳自远一一认真作答。

对每名孩子的提问,他回答得稍显缓慢而庄重,生怕漏掉一丝知识;他对孩子尊称为“您”,并在提问最后,向所有的孩子们鞠躬致谢。

院士永远向孩子鞠躬,他们将是未来探月之路、乃至民族复兴之路的继承者。正如欧阳自远所说:“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在座的小朋友们身上。你们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建设伟大强国的担当者!你们将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为祖国强大而奋斗,使我们的民族绽放出新光!”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走遍四海 还是威海——中国海洋种业之都威海咬定种业培育不放松
  • 威海吕明玉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 一周连办10余场活动!至海港湾打造共享城市公共空间
  • 20余处网红打卡点有了“洁净威海”行动志愿者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