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视察全市矿山地质环境 综合治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6月4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任慧春同志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视察。
视察组先后现场查看了临港区外贸采石场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经区大岚山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等5个已完工或拟实施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详细了解了治理项目基本情况,并听取项目实施单位的介绍。任慧春指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市直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位政协委员们要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责任,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采取“堵上游、抓下游”的工作思路,严把矿山“源头”,不断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投入,多举措开展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篇章,打造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威海样板”。
一是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不断强化“上游”管控。把合理控制矿产资源生产布局和规模作为基础,划定“禁止开采区”,合理设置山石资源集中开采区,明确矿产开发利用“底线”,从根本上遏制矿产开发对我市良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矿业权审批,对新建石材矿山实行储量规模和生产规模双控机制,严格矿山准入,杜绝低效、低级、无序、无度开采;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2020年底前,全市所有保留的在建山石资源开采矿山,要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二是多管齐下,加大投入,持续开展“下游”治理。制定《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5)》和《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的任务目标、计划安排;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先后成功治理市区周边、仙姑顶、昆嵛山等100多处、300多公顷废弃矿山;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强村强企投资治理,多个治理项目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特别是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积极构建各方融合参与的治理新模式,里口山风景区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经区大岚山废弃矿山修复项目等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正有序推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