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乡村美 文化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翠区
2019-08-01 10:28:12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近年来,环翠区立足自身特色,结合不同村落实际,在做活做强农村各类特色产业的同时,不忘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保存并培育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让百姓真正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在成果。

近年来,环翠区立足自身特色,结合不同村落实际,在做活做强农村各类特色产业的同时,不忘改善乡村环境面貌,保存并培育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让百姓真正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在成果。

产业兴、环境美、文化活,环翠区探索创新多元模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做活特色产业文章

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战略目标任务,环翠区牢固树立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去年4月,张村镇有了一个新的称号——环翠区钓具特色小镇,这对于钓具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的张村镇可谓实至名归。

800多家钓具企业、400余家从事渔具贸易进出口的公司、多家电商孵化器……这些“落地户”让小镇的钓具产业优势不断凸显。一方面,环球、宝飞龙等钓具研发企业引领带动着钓具行业创新进步;另一方面,电商孵化器帮助中小型钓具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今年一季度,钓具特色小镇实现营业收入约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并衍生出钓具+互联网、钓具+科技、钓具+创意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规划到2020年,形成钓具研发设计、钓具电商、钓具休闲健康三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带动效益显著、生活便捷、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钓具小镇,致力成为国内钓具设计创新先导区、钓具电商平台聚集区。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环翠区另一个重要镇域羊亭镇则通过政府引导、商业运营,景观打造、道路建设齐发力,并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田园会客厅。一处处场景、院落设计,将村庄打造成宜居、宜游、宜玩的休闲好去处。

院落房屋错落有致,路面整洁一尘不染,绿植丰富郁郁成荫……步入羊亭镇北上夼村,很多人都被这里的古朴雅致之美打动。最近,进村路一旁施工正酣,工人们正忙着石板铺装,樱桃湖滨水节点在同步进行基础施工。

“我们正在对下库心形湖进行景观提升及功能配套,原有服务点将改造升级为餐饮点、休息室及纪念品销售区,水库中将增加水上游乐项目。”羊亭镇北上夼村党支部书记王敦胜介绍,整个项目水域面积67亩,预计10月底完工。届时,喜欢到村里游玩的人会更多。

在推进农村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羊亭镇多个村“齐头并进”:贝草夼村的2间精品民宿正在进行水电暖改造和装修施工,水上游乐区已摆上了景观石;北上夼村的多个采摘园换了新大门、分户小门和导视牌,更为统一美观;王家夼村内主街道硬化后,开始了民俗展览馆的内部装修……结合每个村的特色,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环境面貌持续提升

走进嵩山街道五家疃村,一个由撂荒地改建而成的美丽小游园出现在眼前。一片绿地、几株大树、几块景观石打造的景观小品和一条由地砖铺平的甬路,让小游园显得无处不精致,村民的生活惬意又舒适。

用五家疃村两委成员王元明的话来说,以前村里可见一堆堆的垃圾,到了夏天异味难闻,蚊子、苍蝇也多。现在村里环境改善了,老百姓都很认可。

“环境改善了,哪里都弄得很好,吃完饭我们都出来溜达溜达,散散步,生活环境改善了,心情也美了。”目睹了村容村貌的点滴改变,在村里生活多年的村民许修芬不吝赞美。

沿着柏油马路继续前行,目之所及尽是绿色,满眼望去皆是美景。经过改造,五家疃村现有绿地18000平方米,与南山果树林地交相呼应,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除了环境的改善,五家疃村还成为全区首批农村燃气覆盖工程试点村。通过前期的缜密部署与详细调研,已完成燃气管网入户,村民们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

五家疃村可谓环翠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环翠区组织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洗脸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480吨、河道沟渠61公里、淤泥96000余吨、畜禽养殖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200余吨。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过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一一攻克污水横流、厕所异味等环境卫生问题,还老百姓一片水秀山青。

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

比起乡村产业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还有一件事让不少村民津津乐道——乡村文化建设正呈现蓬勃向上的新气象,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比以前丰富多了。

南江疃村居民曲维满最近“夜生活”很精彩,她每晚都要去曲家河村的吕剧活动站练唱吕剧。“我们只要晚上有空就来这边练,8月就要比赛了,大家的干劲儿格外足。”她所在的润河文化艺术站共有二十几名成员,大家都说,用吕剧的方式赞美党,歌颂威海,在弘扬传承吕剧艺术的同时,还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充实快乐,何乐而不为?

自去年起,羊亭镇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吕剧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西海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吕剧票友之家,为吕剧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活动场所;邀请市、区两级吕剧艺术家来羊亭召开吕剧研讨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吕剧演出交流……如今,唱吕剧、听吕剧在羊亭镇蔚然成风,吕剧成为羊亭镇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比起羊亭镇票友的“文艺范儿”,温泉镇的居民们偏爱“运动风”。

今年5月11日,在花红柳绿的凤凰湖湿地公园,温泉镇第三届环湖徒步行活动落下帷幕,不少镇上的村民和市民、游客一同参加了活动。

虽然没取得名次,东崮村村民老刘却很乐呵,“不用跋山涉水,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健身锻炼。”他还说,村里建有三处游园和一个标志性广场,既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休闲、健身,又保留了乡村特有自然本色,晚上和周末人流不断。

这得益于温泉镇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结合乡村文化振兴要求,该镇投资建设了自行车公园、环湖步道等多处市民休闲健身场所,全面推行“全民健身”理念,每年举办大型文体、旅游活动近20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提升了全民身体健康指数。

温泉镇文化站长刘春颖表示,乡风民俗、村落建筑、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就像乡村的“根”,让村民更有归宿感。今年重点打造了温泉镇公益文化空间,里面既有乡村记忆馆、非遗文化展示区,也有文化创意工作室,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文化创作等,今年10月份还将举行第三届传统手工艺大赛,让更多人受益于文化艺术。(记者 姜倩倩)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