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拥军船”,启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要闻
2019-09-02 08:34:56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嘟——”9月1日清晨,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拥军码头,马达的轰鸣声划破了寂静。伴随着汽笛长鸣,第五代“拥军船”正式启航,乘风破浪驶向6.8海里外的苏山岛,如同60年前的首航一样,向前、向前、向前。

“嘟——”9月1日清晨,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拥军码头,马达的轰鸣声划破了寂静。伴随着汽笛长鸣,第五代“拥军船”正式启航,乘风破浪驶向6.8海里外的苏山岛,如同60年前的首航一样,向前、向前、向前。

“更大、更先进、更舒适、更安全了!”船长钱均堂“炫耀”说。这艘由人和镇院夼村出资建造的新船,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运输能力由第四代的8吨提高到现在的55吨,抗风能力从6级提高到8级,上岛单程能节省20分钟,基本上可实现全天候航行。

第五代“拥军船”满载着拥军物品首航,战士们高兴地登上船,亲身感受这深厚的拥军情谊。记者 朱春晓 摄

崭新的“拥军船”航行在宽阔的海面上,平稳舒适。钱均堂望着海面,再次讲起“拥军船”的故事。

1960年3月,院夼村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就在两人体力耗尽、绝望无助的时候,他们被苏山岛上巡逻的战士发现,十几名解放军官兵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劲敲着锣鼓为他们指引航向,最终帮助渔船冲出困境,成功靠泊苏山岛,两人被救起。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的5月9日,院夼村选出全村最好的舢板船,每天往返这个无居民、无淡水、无耕地、无航线的苏山岛,为官兵提供运输服务。王道伦自告奋勇担任第一任船长,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被开辟了出来,院夼“拥军船”正式扬帆起航。

一声报恩的承诺,几代人无悔传承。60年间,船长从王道伦变成了王义宽、王喜安、王喜联、钱均堂。“拥军船”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步步升级,从舢板船换成桷篷船、机动舢板船、机动大马力木船,如今,新的钢制第五代“拥军船”正式启用。掌舵航行的同时,钱均堂的手机就一直在手边放着。“十多年时间了,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只要岛上有需要,拥军船随叫随到!”

2015年,苏山岛士兵邵向伟在用打草机打草时,有石子蹦进右眼白眼球处。接到官兵电话时,天色已晚,海上6级大风,钱均堂第一时间冲出家门,在风浪中把“拥军船”开出最大马力,以最快速度,把邵向伟送到医院。最终,邵向伟的眼睛保住了,没有失明。

“拥军船”不仅是运输船、补给船,更是驻岛官兵关键时刻的救命船。据统计,“拥军船”仅在深夜接送官兵及亲属离岛就医就达50多次。

经过60年的军民共建,如今的苏山岛已经发展成为信息岛、火力岛、堡垒岛。

“拥军船”仍在马力十足地航行着,平均每年往返300多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这支拥军接力棒将在院夼村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记者 杨彩明)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3个水产品上榜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