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 学先进 扬正气】于万清: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温馨提醒:你现在浏览的内容来源于威海新闻网
请访问原网站:www.whnews.cn/ 在界石镇梧桐庵村有这样一名老党员,在艰辛的岁月里,他用坚定的责任感和坚毅的使命感奋斗了无悔的年华。如今美好的岁月中,他以赤胆之心践行爱党、信党、跟党走的铮铮誓言,他是梧桐庵村24年的老支书——于万清。

阳光照射下的梧桐庵村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几十座老房子在树荫的遮挡下忽隐忽现,放眼望去,有两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格外引人注目,大的那一面国旗是村委会升起来的,而小的这一面在梧桐庵村老党员于万清的家中。
界石镇梧桐庵村老党员于万清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以前,中国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现在真好了,国家兴旺了,人民也好了。
于万清,1936年出生,是一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童年是在躲避鬼子的扫荡和国民党的破坏中痛苦度过的,新中国的成立让饱受战火折磨的华夏大地归于平静。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当时大水泊正在修机场,于万清第一个报了名,由于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很快于万清所在的小队被授予三等功的荣誉称号。1960年,于万清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被选为梧桐庵村党支部书记。
于万清说,他当书记的时候,带领着老百姓干活,整地改土、种地,想着怎样能多打粮食,想着怎样能完成国家任务,群众口粮能分得高高的。
农忙的时候于万清带领村民们搞生产,农闲的时候于万清就想方设法增加村民们的收入。1965年于万清用生产队积攒的100多元钱,到县城买来铁簪、手锤、钢材等工具,带领村民打石头,学会打石头的村民可以调到采石场工作。
1985年,于万清退任村支书之后,并没有从党员的身份上“退位”,他时刻通过报纸、电视关注着国家动态,每当国家有大喜事发生时,于万清都会把它们记录在自家院子的墙上。
于万清说每次看到院子里的字,他心中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他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受益要懂得感恩,富强也不能忘本,2017年,梧桐庵村打造全国美丽乡村,于万清亲自设计并帮助村委完成了先贤碑廊的建设,为美丽乡村的人文内容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界石镇梧桐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振国说,于万清是梧桐庵村干了20多年的老书记,是位优秀的党员,村里老祖宗的碑廊,都是于万清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帮助建立起来的。包括打造美丽乡村,也是于万清出谋划策,于万清是梧桐庵村的好榜样,社员都伸出大拇指夸奖他。
红旗在空中飘扬,初心在胸中激荡,于万清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不忘初心”的内涵。“不忘初心”就是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坚守入党时许下的庄严誓言,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来源:文登发布)
来源:
Hi威海客户端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相关热词搜索:
![]() |
搜索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