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不少企业面临较大压力。然而,也有一大批企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新探索、新实践,打开了转型升级新局面,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经济大省、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进行采访,发现诸多企业通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现出蓬勃发展新气象。他们犹如“轻骑兵”般,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大道上。我们从中筛选出部分企业,以期为更多企业带来借鉴和启示。
韩都衣舍:“大”“小”之变
近年来,韩都衣舍电商集团以“小组制”将企业化“小”,快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服饰知名企业,连续6年“双11”位列互联网服装品牌销量第一。
从代购韩国服饰起步的韩都衣舍,在做大过程发现一个问题:员工与公司利益并不一致,例如选款师并不在乎销量如何;选款师兼顾销售后,又不顾及库存。
为此,韩都衣舍开始探索实行“产品小组制”——基于最小的业务单元组建产品小组,将大企业做“小”。产品小组一般由设计师、页面制作员、库存管理员3人组成,拥有款式设计、宣传展示页面制作、定价、库存等重要决策权,小组绩效由其产品销售额、成本、毛利率、库存周转率等指标决定。
韩都衣舍创始人赵迎光说,对小组充分放权,就如同在战场上把决策权交给“听得见炮声的人”。
公司“女虎”产品小组组长唐伟杰说,小组制让员工成了“老板”,积极性都很高。
以大变小,以小成大。产品小组犹如一个个自带动力的车厢,推动动车组高速向前。2008年公司销售额只有130万元,2019年仅“双11”的销售额就达到4.7亿元。
韩都衣舍在“大与小”上的探索不止于此——为解决“小组制”面临的“小散”问题,有效提升小组“作战力”,韩都衣舍探索形成“大平台+小前端”的赋能体系,以韩都智能、韩都储运、韩都客服等九大体系为小组提供平台支撑。
例如,在智能化支撑方面,据韩都衣舍电商集团副总经理胡近东介绍,通过对消费者线上点击、收藏等大数据采集分析,新产品上架15天后,即被划分为“爆、旺、平、滞”四类,爆款可迅速组织生产,滞销产品则立即促销。公司产品当季售罄率达到90%以上。
韩都衣舍的模式还在演进。其已向更多合作企业输出供应链、信息系统等服务,打造助推更多企业对接淘宝等电商“一级生态”的“二级生态”体系。目前孵化合作品牌已近百个,包括日本、意大利等国的诸多品牌。
目前,韩都衣舍“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已入选哈佛商学院、清华大学等多个高校的教学案例库。
齐鲁制药:“廉”者“荣”药
过去每盒5000元,现在每盒500元——短短三年间,“救命药”吉非替尼从“高价药”变身相对廉价的“平民药”。
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山东生物制药企业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打破技术垄断的十年耕耘。
吉非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分子靶向特效药物,亚裔患者的使用疗效尤为显著。齐鲁制药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敏介绍,2005年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市场后,长达11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5000元/盒的高价,不接受议价。
他说:“一个月3盒药,一年下来要18万元,普通患者用不起。”
不打破技术上的受制于人,就无法走出定价上的被动。2009年,齐鲁制药迎难而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吉非替尼进行集中科研攻关。7年后,吉非替尼的专利刚到期,国产吉非替尼就获批上市,价格远低于进口药。
在国产药的进逼下,进口吉非替尼首次降价就“打五折”,此后一路降价到每盒500元。
让“高价药”变为“廉价药”,齐鲁制药视为“荣耀”。吉非替尼的突破,是齐鲁制药专注研发、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好药的缩影——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齐鲁制药已相继研发上市200多个新药,其中30多个是首家或者独家上市。
杨清敏介绍,齐鲁制药目前在研的非专利药有100多个。公司在美国建立了3个创新药物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创新药研发中心,一批创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等关键阶段。未来三五年,齐鲁制药将有多款创新药上市,将更好地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和用药负担。
“把药方子抓在自己人手里,是我们的不懈追求。”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如是说,“大医精诚,家国天下”是企业的文化,企业要追求发展,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
2019年12月9日,国内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这是齐鲁制药突破的又一款高价药。可以预见,这种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神经胶质瘤、肾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抗癌药,也将迎来吉非替尼一样的转变,以更低的价格走向更多患者。
泰山体育:“标准”为梯
居于鲁西北的乐陵市,近几年成为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频频光顾之地:多位国际奥委会官员,100多个国际单项体育协会的主席、秘书长,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官员都来过这里。
这源于当地的一家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泰山体育为何能在国际体坛声名显赫?
“很多奥运项目的比赛器材是我们生产的,国际标准是我们制定的。”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说。
2016年里约奥运会,泰山体育为跆拳道、柔道、摔跤、田径、自行车等11大项提供了近万件器材。其中,跆拳道、摔跤、柔道三个项目均以泰山的产品标准作为器材标准。
国际体育组织对器材的外形、长宽、硬度、回弹、下陷、冲击力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以前是欧美定天下,你的器材要达到人家的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大赛。”卞志良说。
标准即门槛,很多人把它看作“拦路虎”,泰山体育却把它当作“敲门砖”。
创立于1978年的泰山体育,从炕头缝制垫子起家。当时,为了试验垫子会不会给运动员造成损伤,卞志良从三米多高的自家房顶赤脚往垫子上跳,一不小心崴了脚,钻心地疼。
卞志良回忆说,就是这刻骨铭心的一跳,让他坚定了登上标准制高点的信念。
此后,这家与泰山同名的企业,开始了艰难登“泰山”的历程。
借助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机遇,泰山体育与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合作攻关,一次次将产品送到国外实验室进行检测,再经过实际使用测评等。经过7年漫长痛苦的洗礼,泰山体育脱胎换骨,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
在北京奥运会全部302枚金牌中,有122枚是在泰山体育的器材上产生的,且“零失误、零故障、零投诉”,为中国赢得了赛场之外的“另一枚金牌”。
金牌品质得益于不懈地科研创新。
近十年,泰山体育创新研发投入超15亿元,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创新带来改变,泰山体育实现了由做产品向定标准的升级。
目前,泰山体育获国内外专利1000多项,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的产品达13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90余项,在持有同类产品标准方面居全球第一。(记者 贾云鹏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