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威海市工信局提高站位,靠前服务、精准服务、优质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难解困,积极组织全市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杀产品等重点物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工信力量。
迅速反应,加强调度,确保完成应急物资调拨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市工信局全员结束休假,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保障领导小组,抽调全局精干主力,整合设立防控联络组等5个工作组,全面加强供应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人员对全市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杀产品等重点物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掌握实情,了解企业复工生产和产能利用情况,指导督促企业调动全部资源,开足马力生产。按日调度重点物资库存、生产、原料保障情况,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防控物资统一调配制度,优先保障重点领域、敏感区域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保障单位的疫情防控救治需要。截至目前,全市重点调度的15家企业有14家复工生产,日产医用口罩4.2万只,84消毒液等消杀用品24.8吨。按照省工信厅督导组关于调拨应急物资的有关要求,首批11万只医用口罩已于2月5日上午由威海鸿宇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发往济南,由省疫情应对处置指挥部进行统一调配。
挖掘存量,扩大增量,切实提高重点企业生产能力
春节期间,我市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响应各级号召,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复工复产,但部分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开工难、产能无法释放等问题。针对威海鸿宇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处于破产重组期、产能利用不足的难题,各级工信部门全程靠上跟进、协调服务,经区管委短时间内拿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安排300万作为应急启动资金,派遣医务人员对企业进行防疫保障,为企业协调保温桶、消毒液等生产物资,经过多方努力,企业已于1月28日复工生产,较原计划提前5天。针对企业生产资质办理周期长的问题,市工信局通过省工信厅协调省有关部门为我市6家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1月30日,威海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医用外科口罩生产许可证正式获批,审批时限由原来十多个月压缩到不到一周,目前企业已开足马力生产。此外,市工信局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做好生产保障的政策建议》,鼓励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开足马力保供生产,确保各级下达的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跟班值守,下沉一线,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根据省、市防控部署,制定了威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派驻多名业务骨干分赴各区市重点口罩生产企业,对企业开展24小时跟班值守,派驻人员进入企业后直接下沉到生产一线,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资金、用工、物流等各类困难和问题,保证企业生产有序进行。在当前生产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市工信局通过省工信厅协调省内配套企业,为威海盛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鸿宇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跨区域连夜调配6.5吨无纺布生产原材料并提前发货,2日内已到货3.5吨,为企业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联合市交通局为威海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等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办理物资应急运输通行证件48车次,确保企业急需物资运输通畅。为众音化工、柏林圣康、华能电厂3家企业调配防护口罩18500个,为18家企业提供3000多公斤消毒液。此外,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难题,市工信局广泛运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开通企业供需信息发布板块,协调调动全市工业企业资源,优先保障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正常生产,近期帮助威海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解决了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需求事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不间断。
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引导企业自发履行社会责任
为营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氛围,市工信局积极协调市委宣传部以及各级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我市防控物资保障供应、企业复工复产、捐款捐物等有关情况,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引导企业自发履行社会责任。威高集团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防渗隔离衣、一次性无菌手术包、输血器等医用物资(耗材试剂),总金额304.6万元的第一批物资已于1月30日深夜运抵武汉。三角轮胎通过威海市慈善总会捐赠600万元,其中300万元定向用于支持武汉抗击疫情,300万元专项用于威海市本地疫情防控工作。金猴集团向威海市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用于支持威海胸科医院扩建及我市抗击疫情工作,并先后向环翠区、高新区、经区、文登区、临港区、乳山市捐赠羽绒服15000多件、防寒靴20000多双,总价值800多万元。天润曲轴向文登区慈善总会捐款300万元,双轮集团向环翠区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众音化学捐赠30吨消毒液,用于支援抗击疫情。近期,迪尚集团正在利用其外贸优势,发动海外公司、合作客户等资源,全球范围采购疫情防护物资,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来源: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