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商务部门在保障防护物资、市场保供、行业防控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截至目前,全市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供应充足,蔬菜、肉蛋、水果、水产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商务部门共派出1389人次,对1974家次超市、加油站等公共服务场所进行督导,指导各门店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大对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力度,落实稳价保供举措。
下一步,商务部门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从市场保供、防护物资保障、行业防控、企业复工、招商引资5大方面精准施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商务力量。
在千方百计抓好市场保供层面,商务部门将多方整合商务、发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市场保供专班成员单位的资源和力量,从组织生产、储备投放、畅通渠道、稳定价格、保障交通等多层面多角度持续发力,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一方面,将大力发挥家家悦、大润发、利群等10余家骨干流通企业作用,与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不断拓展货源渠道、丰富商品种类,落实商超不涨价倡议,切实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供应。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广生活必需品集中配送进社区、进村居、进企业。截至目前,生活必需品集中派送已覆盖全市39个镇街、298个社区,累计配送生活必需品18.7万份、898.7吨。接下来,商务部门将在原有基础上,将配送网络逐渐延伸至各村居和企业。
在全力以赴保障防护物资层面,市商务部门将密切同工信、财政、卫健、市场监管、海关、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及时掌握应对疫情医用物资需求、生产、供应和缺口情况,多渠道多维度做好各类防护物资保障工作;将梳理疫情防控用品全球供应商信息发送至各相关行业协会、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省、市进口便利化政策和措施,持续加大对医用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的进口力度,全力保障群众和一线医护人员防护需求。
在坚持不懈盯紧行业防控层面,商务部门将坚决落实市区两级商务领域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督导机制和疫情日报告制度,每日调度统计商超、加油站、农贸市场在营、防控及保供情况。同时计划定期派出督导检查组,在不打扰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开展巡回检查,指导各类服务场所落实落细公共区域消杀、体温检测、顾客分流、野味生鲜类食品管控、防疫宣传、员工培训等各项措施,确保商务领域公共服务场所疫情防控不出纰漏、不留盲区。
在面对疫情时期抓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商务部门将靠上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发挥市区两级451名招商引资服务大使桥梁作用,点对点为企业复工提供措施指导、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困难协调等全方位服务,织密覆盖全市1441家外资企业的复工服务网络。同时将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及配套产业链企业在复工中的带动作用,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短缺、物流运输不畅、供应链不配套、资金紧张等问题。
此外,还将会同省商务厅委派的两家北京专业涉外律师团队,充分利用商务法律服务微信群,采取网上培训、在线答疑的方式,点对点为外资企业提供贸易救济与贸易壁垒应对、国际卫生条例解读、疫情期间有关国家贸易限制措施应对、企业进出口问题解答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平稳有序发展。
特殊时期,商务部门还将统筹兼顾推进招商引资,为我市完成今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贡献力量。一方面,将抓紧细化《威海市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方案》,明确全年招商引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明确强链集群招商、500强合作招商、重点区域招商、项目落地、招商队伍建设、闲置资源利用、部门专业招商等7大攻势。另一方面,将深入挖掘骨干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供应链企业,形成骨干企业“双链”招商的热力图和产业地图。组织做好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经贸推介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还将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云招商平台、招商网站、新媒体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确保疫情期间招商项目面不见、线不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