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返岗,企业复工,返程高峰已经到来。面对人员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的考验,全市交通卡口防控态度不变,力度不减,一系列新设备、新举措、新流程的使用,让全市交通卡口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疫情防控效率全面提高。
荣乌高速双岛收费站 筑起防疫“防火墙”
2月11日早上8时,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双岛公安检查站站长于景久换好制服,手持测温计,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到岗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其他队员测体温。”于景久说,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配合卫生防疫等部门开展体温检测,做好荣乌高速双岛收费站口入威车辆人员核实登记工作。
昨天共来了多少外省人员?多少外省车辆?疫情发展较重地区人员是否来威?有无属地对接证明?这些问题,于景久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统计一遍。“现在是复工潮以及第二个潜伏期感染者爆发的时间段,我们需要甄别好外来人员,通过公安信息系统,核实车辆和人员信息。”于景久说。

为使复工人员顺利返威,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积极配合交通等部门,认真核实返威人员车辆信息,确认驾乘人员是否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同时,在保证收费站卡口疫情防控任务不断档的前提下,优先让运输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农民工返岗包车等运输车辆通行。
指挥引导车辆、维护现场秩序、查验登记相关车辆及人员信息……自疫情发生以来,于景久等高速交警始终冲在一线,不舍昼夜,团结奋战。“白天我们基本都不喝水,家里给带的饭菜也是匆匆吃完,就赶紧又回到岗位上。”于景久说,“我们现在有民警7人,辅警21人,采取‘4班2运转’的轮值模式,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在岗!”
威海国际机场:从落地到出发 “全方位”跟踪防护
2月13日上午10时,仁川到威海的7C8501次航班很快就要落地,国际到达体温检查站外,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准备就绪。

“本周以来,机场客流量有些许增加。”机场运行总监、运行指挥中心主任董飚介绍,因企业复工,9日起,威海机场来往客流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幅度变动并不大。
相较其他交通方式,航空运输对防疫措施要求更高、更严格。机场按照计划安排人力,积极动员非现场保障部门支援一线工作,保证各类防护工作保持有序进行。董飚说,不论乘客是落地威海还是出发别处,机场都已做好了充足的防疫措施。

全方位的防护,从落地的那一瞬间已开始。按照旅客分布情况,威海机场设立2个体温监测站,2个留置观察区,2个填卡申报台和1个临时查验区。乘客走出出站口后,将由防护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联系方式和信息。如乘客出现发热等症状,专业医护人员将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联系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处理。

而对于由威海出发的旅客,登记健康信息的方式则更先进:“根据旅客所乘航班的不同,我们已经为其提供对应航空公司的二维码,旅客在线对健康情况实施电子申报。”董飚介绍,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联合交通、海关等相关部门,威海机场已实现所有国内国际航班旅客的信息申报和登记。

候机楼的疫情防护工作同样重要。每天起,威海机场都会对国际国内公共区域、隔离区域、安检通道、公共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不少于四次的全面消毒,旅客座椅、楼梯扶手、电梯扶梯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设备,还将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随时消毒。此外,为防止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威海机场已谢绝所有接机人员进入候机楼。(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高昕/文 杨正/图 部分图片由交警支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