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让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2020-06-05 编辑: 宋倩

      瓜果香甜,花朵鲜艳,即将丰收的麦粒已经泛了金黄。6月4日,沿着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现场观摩路线走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喜人的场景。入夏的威海,美丽乡村到处生机勃勃。

      三农稳,天下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威海正奋力吹响攻坚的号角,向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面发力,为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发力奋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致图轴”正在威海大地上铺展开来。

      细规划 强组织 沃土良田“底盘”实

      精品包装的万和七彩草莓,风景迷人的滨河路沿岸景观带,集休闲农业、田园风光、康体养生、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东浪暖田园旅游小镇……黄垒河以东、香水河以西,南海新区小观镇202省道以南9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威海南海城乡均衡发展样板片区。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的理念,这里正在打造精致化城乡统筹示范区,为36个村、9530户、28745位居民带去幸福和活力。

      小观镇的活力,源于我市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乡村振兴的攻坚路上,威海第一时间编制出台《威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威海市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2018—2035年)》。8个区市各自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也随后编制完成。

      有了顶层路线的指引,前行的路标愈加清晰。按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就业聚集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旅游区”四区共建模式,全市谋划建设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和田园综合体,覆盖到全部64个涉农镇街。

      因地制宜,差异发展,7支乡村规划师团队、29名优秀规划设计师进驻样板片区,激活沉睡在威海大地上的乡村要素,唱起了极富特色的乡村振兴“地方戏”。今年,全市又再次制定“1+16”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市、区市、镇三级样板片区成为“火车头”,推动乡村16项专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规划引领,更要组织带动。


      垂柳吐绿,草木生香,处处散发着夏的气息,来到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由村集体领办的“田园会客厅”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作。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资源,村集体采用“公司+股东+家庭经营户”模式,规划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水岸餐厅、贝草餐厅、船坞餐厅、文创中心、红色记忆馆等场所设施,集度假住宿、农家体验、养生旅游、红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打开我市今年下发的《关于推进2020年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的实施方案》,软弱涣散村转化提升被明确提上日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原本的“老大难”改造为村庄振兴的“活力因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鲜艳的党旗,映照着火红的心。16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和434名第一书记到镇进村,完成教育培训7500余人次,筑起了坚实的基层堡垒。一大批“后进村”摘帽变先进。

      党员带头冲,干部作表率,团结起村民,带来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采取“1+36+N”试点模式,市县两级成立志愿者服务队2500多支,43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威海的土地上。

      组织走在前头,村民就有了奔头。我市将继续抓好后备力量储备,通过市、县两级培训班,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储备后备人才,进一步激发村级干部队伍活力。

      兴产业 聚人才 振兴路上活力旺

      在经区崮山镇邵家庄村的山上,漫山遍野的花果园已绿意盎然。山下,党支部书记邵天成信心满满:“今年,村子里又流转了50亩果园,还要进行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改造,让我们的老果园再次提档升级!”

      不论是前年的地瓜还是去年的无花果,邵家庄里始终不变的是产业在集聚。拥有目前全市唯一一个村级植物组培实验室,建成无花果初级加工区、无花果冷链储运中心和无花果产销展示中心,邵家庄用特色农业连接起休闲旅游,打造了无花果加工“一条龙”产业链。

      来到荣成市崖西镇后高村,流连紫云农场里100亩春暖大棚的架子已经爬满了葡萄藤。金手指、阳光玫瑰、辽峰、玫瑰香……多彩的葡萄品种,带来的是多彩的期望。

      通过土地流转,利用“红色文化”,引进产业项目,这个只有150余户的村子成为荣成市伟德山(崖西)样板片区的一部分,在产业的支撑下完成了从省定贫困村已经成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转变。2019年,村集体收入接近2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崖西镇前列。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我市将一个个特色优质产业项目导入“土地牌”,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投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6100万元,统筹发展产业项目12个,扶持带动插花式贫困人口近2万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53家;到今年4月份,已有350个新建农业产业项目活跃在样板片区上。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但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取决于一个地方“发展容器”的大小。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吸引一个个人才纷至沓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洒汗水和智慧。

      5月13日这天,对清华博士李久太意义非凡。两年前,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设计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获得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的国内先锋设计师,以新村民的身份来到文登区大水泊镇初家村。两年后,他又把妻子和两个女儿从北京接了来。“不是小住,而是安家,要‘扎根’在威海这片土地喽!”李久太兴奋地说。

      在李久太的主持下,威海设计谷项目拔地而起,不仅吸引了45个国内优秀建筑设计机构或个人入驻,还举办了乡村振兴主题座谈交流会等活动。

      爱上威海,扎根威海的可不止一个李久太。前段时间,山东省第五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名单公布,我市5家企业入选,威海胶东伯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胶东伯瑞”牌蓝莓榜上有名。他的创始人就是乳山籍“海归”阎勇,十余年间,他坚持有机种植,走精品化路线,带动周边40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着眼发挥人力资源关键支撑作用,先后举办高层次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对接洽谈会,签署各类人才引进协议,选派优秀科技指导员携带技术、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到农村工作,为吸引人才来到农村、扎根农村搭建高层次平台,为威海样板片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才聚智。

      惠民生 增福祉 幸福生活成色足

      时近中午,临港区黄岚办事处山马刘村幸福大院里传来了阵阵香气,村里的老人们陆续走进幸福食堂,热腾腾的午饭端上了桌。“每顿饭一菜、一汤、一主食、一水果,老人们只要花1元就能吃到一顿10元标准的饭菜,特别实惠。”村党支部书记丁夕利说。

      这几年,山马刘村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等保障措施,全村142户全部通上自来水。实施管网改造后,增设净化水设备,老百姓吃水放心并且保证24小时免费供水。村内道路硬化了,主要道路还安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条件大大改善。同时,村内贫困户全部实现应纳尽纳、稳定脱贫。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最重要的标尺,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最核心要素。

      乡村振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这是山马刘村党员干部们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所有威海人共同的夙愿。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威海从百姓生活的一枝一叶着手,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饮水等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批又一批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全市已建设“美丽乡村•幸福餐桌”试点71处,对村内有需求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解决了“一餐热饭”的问题,420个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近16万户农村家庭完成“精致农家•美丽庭院”的创建。

      走进高新区双岛街道店上村,明亮整洁的卫生室内,听诊器、血压计、治疗柜、测量器材等常规设备一应俱全,药房里整齐摆放了各种常用药品,卫生室护士刘春凤正忙着给几位村民测量血压。“村里的卫生室这么一收拾,真是看着顺眼多了。”正在测量血压的村民丛荣滋说,以前村卫生室因年久失修而漏雨,墙面上都已被雨水浸染得发黄发黑,卫生室没有洗手间,设施不健全,村民们宁愿绕远去别的地方,也不愿意到这里来看病。

      “去年,市卫生健康委改进提升镇卫生院40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612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与药政科科长张士衡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今年全市再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47处,实现全市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促进设施水平明显提升,乡村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努力让农村居民就近看病。

      征程万里风正劲,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威海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