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校长听学生安排,主要有几步?
答案是三步:通过志愿活动等赚信用分5分,告诉校长你的要求,校长照做。
10月29日,在文登区泽头中学的爱心信用超市里,校长鞠雪飞正在盘点物品,这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围观,大家叽叽喳喳告诉校长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我都记着,你们也得好好表现,凭信用分领取。”鞠雪飞笑着说。
初三一班的初美涵之前攒了29分,前几天她在学校的信用超市里换了一些书本,这次她想换一瓶洗衣液拿回家给妈妈,需要20个积分。
这也并不难实现,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就能攒到3分。截至目前,学校71.9%的学生都用自己的诚信分换到了喜欢的物品。
当然,学生们赚来的诚信分不一定要用来换取实物,还能“支配”校长办事。
校长鞠雪飞手机里就有这样一条信息,一名学生发来的请求,希望校长能够给他母亲送去一个生日祝福,也讲讲他在学校的优秀表现。
鞠雪飞认真记在了手机的待办清单里,给学生办得妥妥当当。这样一个电话,是用5个信用分换来的。
在泽头中学,诚信是一张校园“通行证”,到哪都吃得开。下雨了,可以去教学楼拿一把诚信雨伞,用完还回去就可以,想踢足球,就去操场边的收纳筐拿诚信足球踢就可以,踢完放回,想用电脑上网,楼道里有带网络的电脑给大家用,用完关上电脑就好。
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好人好事也是层出不穷。前几天,初三年级的孙赫捡到了2000元钱,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尽办法把钱还给了失主,直到失主到学校来找学生,要求表扬,大家才知道了这件事。
不仅仅是校园,在泽头镇的各个乡村,诚实守信也蔚然成风。
9月底,在泽头镇召开的诚信表彰大会上,44个信用农村和52名镇村级最美志愿者得到了隆重表彰。
这得益于泽头镇以信用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泽头镇不断推进信用体系与村级自治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用基金的推动作用,实行考核评级奖励兑现,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诚信体系,目前“信用五进”工作已实现镇域全覆盖,建立镇级信用超市1处、村级信用超市45处,成为文登区第一个在全镇所有村设立信用超市的镇。
自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争先挣分,人人志愿服务。由泽头镇党委牵头成立泽头镇志愿服务总队,建立13支不同类别的专业化服务队,涵盖建筑工程、文体活动、绿化管护、防火护林、扶贫助老等多个领域,3800多名志愿者深入开展服务,节省零工支出180多万,疫情期间群众捐款达80多万,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现如今,村里想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总是能一呼百应,村民们都“抢着干”“比着干”,集体荣誉感又回来了。
采访手记:夯实社会诚信之基
信用治理,感觉就像是共享经济的社会化推广。
雨伞可以随便用,用完记得还就行,足球可以随便踢,踢完送回收纳筐。
不同的是,不用付费,诚信就是押金。
将信用建设嵌入到基层治理全过程,“诚信分”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它不仅仅是社会基层治理的载体,也是一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
从“旁边看”到“比着干”——在信用积分奖励引领下,人们的思想转变了,集体荣誉感又回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少了,理解多了,生活也美了。
基层治理的纠纷少了,合力多了,格局更大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