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十三五” 威海市创新环境指数全省第一

2020-12-18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张玉婷)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创新环境指数居全省第1位,创新绩效指数居全省第3位,创新产出指数居全省第5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厚全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指引,各项科技创新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我市重大科技成果实现突破发展,实施了市级重点创新项目280项,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达到600余项,近百项成果从我市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手中诞生,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向高能级迈进,建设了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成立了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构建形成了“1+4+N”完整格局,今年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亿元。“过去5年,市级以上各种创新平台数量翻了一番,目前总数达到1000家,我市基本建成了以市产研院为龙头引领、高校院所为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平台体系。”王厚全说。

      在科技创新主体快速成长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孵化器“聚集提升”工程,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的科技型企业育成体系,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全国50多所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近6000项,促成产学研合作协议近600项,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24家、院士工作站29个,驻威高校达到11所,共建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模式迈上更高层面。同时,我市深耕日韩、面向欧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在科技服务方面,目前我市科技服务业机构达328家,年营收158亿元。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和科技云平台运转正常;引进中介机构共建了高新技术市场,形成了完善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合作市。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华芹介绍,“十三五”期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支行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研究制定了我市“人才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其所在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在全省出台了标准较高的直接融资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积极性。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袁传杰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专利申请49245件,较“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61%;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23件,同比增长203.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75起。(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