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常会会)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解决企业采购中存在的采购管理环节薄弱、信息公开渠道狭窄、廉政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今年,市国资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让国有企业的采购有章可循,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出台了《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阳光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市国资委、国有企业、平台运营机构等方面的职责;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实施阳光采购的通知》,制定了《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阳光采购交易工作指南》,形成较为全面的国企采购监管制度体系。
为解决国有企业采购没有统一交易服务平台的问题,市国资委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建设了威海市国有企业阳光采购电子化服务平台,平台提供公开招标、竞价采购、询比采购等10种采购方式,每个企业根据自行制定的采购清单及相关要求,自主选择最优采购方式,在极大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规范了采购行为。
同时,市国资委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服务督导力度。一方面,市国资委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的方式,建立由587位专家组成的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评审专家库,对企业采购项目、采购价格、服务质量等提供专业化评审意见,为国企开展阳光采购提供监管支撑。另一方面,市国资委组织开办《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解读暨招标采购疑难案例分析培训班,组织阳光采购电子化服务平台在线培训。此外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属企业阳光采购工作的通知》,督导企业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制定采购清单,并按要求及时公开,实现应进必进目标。
据悉,截至目前,已有23个项目上平台实施采购,采购金额1500多万元,降低的采购成本至少2%,参照这个比率,以市属国有企业年采购规模40亿元测算,预计年可节约成本8000万元以上。(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