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胶东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刘福考

2021-01-05 编辑: 宋倩

 

     画像上是一张年轻英俊的脸庞。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如果不是那场血雨腥风,也许他更加战功赫赫,也许他现在正享受着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幸福,然而为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他被残暴的敌人砍头示众,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他,就是血洒昆嵛山的红军游击队队员刘福考。

      

刘福考(画像)

      刘福考,原名刘振海,1915 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阎家泊子村。昆嵛山脚下的这个村子,土地革命时期是红军游击队最活跃的地方。父亲刘明达是文登早期中共党员,刘福考幼时即深受父亲的革命影响。1935年1月,刘福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起义失败后,他随同于得水、王亮等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出生入死地打游击、杀敌人。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

      1936年7月31日夜,刘福考带领游击队员,夜袭了国民党汪疃伪区队汪德全的老巢,为民除了害。是夜,他们准备再发动一场袭击。”在进军中遭敌伏击,腰部中弹负伤。在掩护游击小分队突围时,他又连中两弹,肠子流了出来,他仍继续战斗,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为了不当俘虏,枪不落在敌人手里,他一手捂住流出肠子的伤口,另一只手用力扒土埋藏枪支,然后拖着重伤的身躯,趁着夜黑向姜家泊子村边的一所孤房爬去。刘福考挨近门口用力叫着,屋里早被枪声惊醒的王大爷听到门外的动静,便打开门,低头细看门前躺着的血人,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很快找来两个年轻人把刘福考送回家。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图

      刘福考回到家,天还没有亮。他知道情况紧急,就强打精神断断续续向父亲讲了经过,最后央求道:“爹,敌人一定要搜查的,反正我是活不了的,宁死我也不愿做俘虏,你快用绳子勒死我吧!我死后,你把枪支挖出来交给王亮……”刘明达见到血肉模糊的儿子早已心肝俱碎,听到儿子这意外的要求全身都颤抖了。刘明达老人不忍心处死儿子,他又再三请求说:“快!快!敌人就要来搜查了!”这时老人听到敌人搜查声,迅速将儿子背到玉米地里藏起来。

      不一会儿,敌人就扑进阎家泊子村,漫山遍野搜查。听说敌人涌进了玉米地,刘明达老人捶胸顿足,懊悔没听儿子的话。匪兵前脚刚离开那块地,他后脚就奔了过去。一看,儿子果然不见了,老人在地里转悠寻找,忽然,听到有一丝呻吟声,好像从地边的井下传来,急忙走过去,朝井下一看,竟然是儿子在不深的井底依着,此刻,敌人仍在搜查。刘明达找了根绳子把儿子从井里拔了上来,背到草木茂盛的祖茔地。这时奄奄一息的刘福考再次示意父亲赶快动手。刘明达虽然明白儿子确实活不成了,但怎么也无法下手。他咬碎嘴唇,为儿子栓好绳子,揪心含泪离开了茔地。敌人找到了自缢的刘福考,竟残酷地将他的头割下来,挂到汪疃集悬首“示众”。

      刘福考牺牲了,留给妻子王淑贞的是两岁的女儿和腹中八个月大的胎儿,这个沉重的打击改变了王淑贞的一生。王淑贞如今已经106岁了,老人说起丈夫牺牲的那一年,她只有22岁,丈夫的死激起了自己报仇的想法,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王淑贞接过丈夫的使命。1939年10月11日,经组织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说着老人便从柜子中取出了一个小包裹,打开后看到的是一张保存了80年的非常完整的入党申请书,上面的时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是1939年。老人说当时她之所以填写这份入党申请书只有两个简单的想法,一是想要为丈夫报仇,二就是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老人家将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在战争年代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斗士,在和平年代她是服务于基层的共产党人,老人家用她一生的奉献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与使命担当。

 

王淑贞

      王淑贞入党登记表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里,有许多像刘福考一样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战士,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有太多像王淑贞老人一样的、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的共产党员。他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