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登区

文登志愿服务“小马甲” ,用爱温暖一座城

2021-01-1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在文登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各种颜色的小马甲,或在文明劝导,或在清扫卫生,或在公益宣传,或在扶弱助残,他们就是一直在默默奉献、互助友爱的的志愿者。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文明城市创建,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用爱和温暖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早晚冬夏 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习惯
  元旦前夕,受强冷空气影响,文登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雪天气。连日来,在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清雪行动中,一汩汩感动人心的暖流,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爱的温暖。近日,在文登营镇东杜梨村93岁老人张锡荣家里,就来了一群由机关干部和村民组成的志愿者,大家一起动手,把老人院内院外的积雪收拾得干干净净。据了解,这些义务清雪的是文登营镇“初心为民”服务队的志愿者。
  在城市社区里,也处处可见志愿者们的身影。最近几天,小蚂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先后到秀山、锦城、南山、桃园等社区参加义务清雪活动。志愿者毕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环山街道锦城社区,他和大家清扫完路面积雪后,又主动拿起工具,把屋檐的冰凌铲掉,以免砸到过路居民……
  2020年,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文明创城,“红马甲”都是文登街头最闪亮的名片。市民宋中华是蒲公英公益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从“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她连续2周在汽车站维护乘客购票秩序、查看乘客健康绿码、帮乘客拎包裹,在上下班高峰期到斑马线处疏导交通。和宋中华一样,大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姜晓在维护交通、清洁道路的活动中,积极带领青少年志愿者参与。
  侯进红是同舟公益服务中心的骨干成员,她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维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她每天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便主动搀扶老人过斑马线,用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光添力。
  目前,文登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庞大,创城活动开展以来,每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有300多人,参加活动总人数累计5000多人次,志愿者们用专业化和制度化服务创城工作,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携手同行 志愿者队伍达15万人
  今年五年级的丛源自去年起便成为了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中的一员。丛源说:“在这里为游客讲解的同时,我自己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据了解,今年7月以来,“小小讲解员”们利用周末及假期到博物馆做志愿讲解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00小时,成为讲述红色历史、展示城市风采的最萌代言人。
  不单是刚刚长大的少年,早已退休的老人们也同样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在文登双龙社区,16名退伍老兵组成了“‘初心’老兵志愿服务队”,免费提供小区巡逻、卫生清理、调解纠纷等服务居民的志愿活动。队伍的老兵里,年纪最大的已经70多岁。“老兵志愿者们随叫随到,比物业都方便。”双龙社区居民殷锡娜告诉记者,小区的居民们都非常感谢这些“老兵”志愿者们。
  携手同行,文登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每个机关单位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还有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体的青年突击队、青鸟志愿服务队等,也有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手拉手爱心公益组织。目前文登登记注册的志愿者达15万人,平均每4个文登人就有1名志愿者。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达362个,累计提供服务时长超81万。
  灵活多样 志愿活动丰富多彩
  在文登瑞云祥田园养老公寓,60多名“艺彩龙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老人们献上文艺演出,送上了文登花饽饽、剪纸、葫芦雕等非遗作品,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艺彩龙乡”的另一支文艺服务队也来到侯家镇朱家村,与龙乡艺术团联排了一场文艺演出。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化馆馆长慈永航告诉记者,“艺彩龙乡”志愿服务队分成了文艺服务队和非遗传承人服务队两个小队,通过开展特色品牌志愿活动,叫响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文登区积极探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将零散志愿服务以项目化的形式整合固定。先后确定了“雷锋月送服务”“劳动最美 关爱劳动者”等志愿服务活动主题,逐步建起具有文登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文登区专门打造了志愿者管理平台“志愿文登”微信小程序,使文登志愿服务进入数字化管理新时代。(来源:文登发布)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