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全国道德模范刘长城:让梦想在轮椅上蓬勃生长

2021-08-16 编辑: 宋倩

      

      时间在刘长城身上,仿佛是静止的。8月14日,到街头开展戴口罩文明劝导、到残友家中送防疫口罩等物资……每天,他马不停蹄地办成许多事,身上的干劲儿却半点不减。

      但时间也分明留下了刻痕:有两鬓星星生出的白发、眉宇间刻下的皱纹,还有见面时,越来越多残疾人亲切的问候——“长城大哥,你好!”

      这声问候,始于1992年的国际盲人节。刚参加工作的刘长城走进一家盲人推拿店,见到了连饭都吃不饱的姜新和几个盲人朋友。他把用来买电视机的300元钱留给了姜新,没事就来推拿店帮忙。

      慢慢地,小店的生意红火起来了,从1个店“孵化”成9个店,姜新把店名改成了“涌泉推拿”。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姜新感慨说:“那时候很艰难,突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身影过来,用双手扶着我们走,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力量。”

      也是从那时候,刘长城开始思考起一个新问题:要做个好人,但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

      从第一次帮助轮椅上的残疾人,到第一次帮劳动者维权,刘长城的思路愈发清晰。2008年,43岁的刘长城决定再尝试一个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为残疾人成立一个公益组织——长城爱心大本营。

      自此,众多爱心人士的行动有了载体。和单纯捐钱捐物的“冷慈善”不同,长城爱心大本营坚决反对直接捐赠钱物,而是呼吁大家,亲身加入到扶危济困、捐款捐物的活动中来——“用行动表达爱,让爱温暖世界”。

      爱心如滚雪球般汇聚。最开始,刘长城的母亲、妻子、女儿加入了队伍;紧接着,同事、朋友、从未谋面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高校师生……截至目前,长城爱心大本营已有志愿者人数6万多人,爱心企业50余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残疾朋友的梦想在轮椅上开始萌芽。

      但这种传统“输血式”公益只能解一时之困,无法让残疾人真正实现自强自立。经过反复思考,刘长城开始探索“造血式”公益之路,打造扶贫助残“三部曲”:先扶志——建立自信,再扶智——培训技能,后扶贫——就业致富。

      在长城爱心大本营“希望之家”残疾人培训基地,心理疏导、康复治疗、自理训练、创业培训等8个功能区域如同8个台阶,引导残疾人一步步走向自强自立,最终达到1个目标——走出“双自”之门的残疾人学会利他,帮助3个以上同样需要帮助的贫困残疾人,实现同奔小康。

      创业培训的油画室,是残疾人王刚的第二个“工作室”。每当自己的油画工作室空闲下来,他都会主动到这里担任老师教更多残疾学员创作油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想通过油画,为更多人带来阳光,实现经济和精神双丰收。”

      刘长城的“精致公益”把帮助残疾人实现自强自立的幸福作为终极目标。从传统公益向智慧公益,再到内涵更丰富的精致公益,刘长城带着志愿者和残疾人朋友们一路探索,已培训残疾人2000多人次,帮助760多名残疾人实现脱贫,让越来越多梦想在轮椅上蓬勃生长。(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