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财务管理、三项制度改革、合规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选定目标、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提管理、增效益、防风险、激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对标搭平台,优化财务监督管控。学习浙江义乌、东阳在加强国企资金和采购统一监管及优化资产配置方面先进做法,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搭建国企资金监管平台,建立国企“资金池”,加大市属国企资金集中统一监管力度,组织国有大行、地方商行等18家银行开展存款招投标,在增强企业存款议价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存款利率,共增加利息收入2000多万元。搭建市级国企阳光采购平台,推动市属国企加大阳光采购实施力度,实现企业采购项目“应上尽上”。截至7月底,19户市属国企共实施采购22.63亿元,节约资金4976万元,节支率达到2.2%。通过兼并重组、清算注销等方式,清理企业的低效无效资产,盘活盘优各类资产3.09亿元。
学习经验谋突破,深化劳动人事分配改革。借鉴深圳、珠海等南方先进地区经验,开展市属一级企业经营班子市场化选聘,通过外部招选、内部竞聘的方式选聘副总经理2名,畅通国企高管人员能上能下通道。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指导督促16户市属国企与300多名经理层成员签订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提高盈利指标权重,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今年上半年,19户市属国企营业收入43.13亿元,同比增长6.2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8.61%。深入推进经理层薪酬分配模式改革,建立股权、分红等激励机制,优化薪酬分配,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聚焦问题抓规范,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参照山东省国资委风险防控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市属国企合规管理体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设立合规管理委员会和合规管理部门,完善风险监测、应对、审查保障机制,构筑业务部门、合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四道防线。针对个别平台类企业资产收益性较差、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大等问题,邀请专业支持团队对资产进行梳理,提出优质资产并表注入和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及时做好企业资金筹措,确保企业资金链稳定,增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来源: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