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 | 巧夺天工,琢木生花!威海船模技艺重现光彩

2021-09-24 编辑: 宋倩

      

      100多年前的威海木雕花船、600年前的中国明代郑和号、200多年前的英国皇家卡罗琳号……这些曾在中国胶东沿海,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著名木制名船,伴随着历史的跌宕起伏,逐渐驶离人们的视线,只能在历史文献中窥其风采。

      但是,在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模制作技艺传承人秦嗣安的手下,一艘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木船以纯手工、纯木质的船模形式重现光彩。

      在秦嗣安位于威高民俗文化邨的工作室里,收藏有多艘船模,其中一艘很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损的小船模,他却视若珍宝,“这艘船模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威海船模的黄金时代。”

      秦嗣安说,古代渔民出海前为了确保平安归来,会找木匠将自家的帆船刻成模型,这些船模虽然简单古朴,却是威海船模最早的雏形。

      “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威海船模的技艺就在家族中传承下来,父亲及其兄弟都会这门手艺。”说起家族传承,秦嗣安脸上满是自豪。

      “一艘好的船模,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大大小小的工序至少在百道以上。”在秦嗣安看来,船模制作工艺与真船实物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做完大样之后,还要修整、打磨、彩绘……一系列流程下来,少则几天,多则数月才能完成船模的制作。

      精雕细琢的过程,造就了秦嗣安精美绝伦的船模作品,也成就了他巧夺天工的木工及木雕工艺。他不仅制作船模,还衍生出了多种工艺品,如利用了榫卯结构的海洋生物、儿童玩具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经历了战争、经济萧条等的威海,船模制作一度无人问津。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船模制作才迎来新的发展。以秦嗣安为代表的船模制作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钻研新的制作技术,让威海船模再放光彩!

      如果你也想了解船模的制作过程,就来位于威高民宿文化邨的船模工作室和秦老师一起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