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修筑城墙是防御外敌的重要举措。在荣成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宁津所村有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的古城墙遗址,被称之为宁津所城墙。目前,文物保护部门正在组织人员对这处古城墙进行保护性修缮。
明朝初期,倭患泛起,沿海地区不堪侵扰。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立卫所制度。在当时,宁津地处海防前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的建立对保境安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胶东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之一。
因年代久远,加上历年的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东、西、南三面城墙全部缺失,仅北城墙残存东、西两段,西段长130米,东段长40米,城墙为黄沙土、灰褐土掺杂,并夹杂有砾石,高约3米。
2019年6月,宁津所城被荣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类别为古遗址类中的军事设施遗址。
此次修缮主要是针对宁津所城残存的东西两段北城墙,旨在保护目前尚存的所有建筑、构筑物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切实有效加强宁津所城的管理,防止各种破坏行为,保护宁津所城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使宁津所城本体及历史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双赢。(来源:港城石岛)

因年代久远,加上历年的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东、西、南三面城墙全部缺失,仅北城墙残存东、西两段,西段长130米,东段长40米,城墙为黄沙土、灰褐土掺杂,并夹杂有砾石,高约3米。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张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