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委,2010年进入威海高新区法院,被安排在法庭担任书记员工作,一干就是十一年。十余年来,她用坚韧的毅力、秉持工匠精神,在保障程序公正上求专、求精、求实,以程序公正助力和保障法官判案实体公正,在每一起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
法条烂熟于心,把书记员工作做“专”
大学毕业的唐丽委所学并非法律,进入法院工作之后,她深刻感受到民商事审判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而书记员作为法官的助手,必须与法官紧密配合,按照法官的指导做好程序性工作。而要当好法官的助手,不懂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程序法的规定,难以胜任书记员工作。
唐丽委边干边学,全面掌握民事案件审理的全套程序性规定,实现了与法官同频共振。正是由于对程序法、司法解释的烂熟于心,使得她所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从没有因程序性工作的疏漏而引起当事人的投诉或上访。
她还被院里其他书记员称为“活法典”,遇到案件办理程序上的任何疑点,只要问一下唐丽委,当即就能得到解答。
近年来,随着“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深入,一体化办公、诉讼费及案款管理、分调裁等办公办案系统迭代更新,只要新系统一上线,她就悉心研究使用说明、不断试错,总结出规律后,主动分享给其他书记员,起到了以老带新、带动全院书记员在专业上共进。
程序丝丝入扣,把书记员工作做“精”
书记员工作主要是为法官审案做好所有的庭前准备、庭中记录或协助调解、庭后报结收尾等程序性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她注重摸索规律、善于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到了程序、流程丝丝入扣。
她将一个案件的程序流程分为庭前、庭中、庭后,庭前在案件到手的第一时间查看材料是否齐全,从当事人住址电话到证据,从诉讼费交纳到管辖,她都先于法官审查一遍。送达难一直是困扰审判的“老大难”问题,为保证送达到位,她用尽各种办法,不厌其烦打电话、反复告知提醒接受电子短信、敦促原告提供被告线索、前往住址现场,在确实无法送达后才办理公告送达。
在庭审中,唐丽委制作了离婚、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常见案件类型的笔录模板,对照法律要求把不同类型案件要告知的诉讼事项分别记入模板,避免因疏忽而遗漏导致程序违法或瑕疵。由于她程序性工作到位、工作细致,送达及时,极大提高了案件的审理效率,她所服务的审判团队办案质效一直排在全院前列。
辅助用心给力,把书记员工作做“实”
随着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唐丽委深切感受到民事案件不论标的额大小,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2020年在处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中,原告于某已80多岁,育有三名子女,因多年来积累的家庭矛盾,导致与子女关系紧张。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身体越来越衰弱,与女儿之间的赡养矛盾越来越激化。于某从烟台乘坐动车来到田村法庭,希望法院能帮助他拿到赡养费。考虑到于某年龄较大,往返不易,法庭在立案后当即安排唐丽委和同事到于某女儿的家中进行送达。在送达的过程中,唐丽委同于某的女儿进行详细交谈,从情理到法理,从父母恩情讲到社会责任,最终于某的女儿同意当天到法院解决此事,并当即支付了当年的赡养费。考虑到天气寒冷,唐丽委还细心地帮于某叫来了出租车,送其到火车站返回老家。此后唐丽委多次打电话提醒于某的女儿按期支付赡养费,父女间的关系逐渐缓和。
如今,在高新区法院,唐丽委是法官心里的得力助手,是年轻书记员眼里的好榜样,是当事人口中的贴心人。她用自己的钻劲、韧劲、干劲,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法院书记员的岗位上展现出专、精、实的工作面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来源:威海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