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请勿挂断!“0531-12340”来电,请给威海点个赞

2021-11-06 编辑: 宋倩

      威海广大市民朋友们,近期您可能会接到一个号码为“0531-12340”或“0531+8位随机数字”的电话,它不是骚扰、诈骗电话,而是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满意度测评。当您接到电话调查时,工作人员可能会询问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6个方面问题,一声“满意”是全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期待,也是您给予威海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最大肯定和支持。感谢您的热情参与。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

      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全市设置疫苗接种点92个,日最大接种能力可达近10万人次。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接种270.21万人、552.9万剂,接种率居全省前列。坚持“人物同防”,全面排查来威返威人员相关信息,严格做好进口物品、环境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守牢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底线。

      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报告法定传染病较去年同期下降46.6%,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结核病防治4个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精神科编制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均超过省定标准;实施窝沟封闭民生实事,已免费为3.43万名适龄儿童实施了窝沟封闭。

      努力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整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真、活”个人健康档案,构建覆盖全人群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推动诊疗能力稳步提升。累计建成三甲医院7处,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36个,建成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2处、国家级胸痛中心6处,与省级以上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57个,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积极引进北大医疗、中国医科大航空总医院、香港宸大集团等国内优势医疗资源,推进里口山医院、南海医院、滨海新城医院等7处高水平综合医院建设,计划新增床位超过3500张。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全市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全市68家基层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8家达到推荐标准,690处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配备了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被确定为“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省级试点市。在2020年度全省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项目绩效考核资金奖补中,威海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21条具体举措,设立支持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2000万元,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再突破、再创新。

      竭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开展中医门诊统筹试点,将符合规定的针灸类疾病和8周岁(含)以下参保儿童门诊推拿治疗等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最高支付比例可达到75%,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积极推广以艾灸为代表的中医适宜技术,今年已投入150余万元,发放艾灸体验包8万多套,服务群众超过25万人次。

      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试点医院范围,总数达到8家。新增8个专业、17个病种纳入试点范围,总数达到50个病种。缩短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合理使用率,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基金支出,实现了医保、医院和患者三赢的良好效果。

      倾力优化卫生健康服务

      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医育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搭建“医、育、智”三端平台,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满足家庭对专业化保教服务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创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累计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50余处,开放护理型床位1.4万张,满足群众医养需求。

      常态化开展下乡巡诊活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需求,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全市2431个巡诊责任村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已累计巡诊2300余村次,服务群众超过4万人次,将专业、贴心、周到的医疗服务送至农村群众身边。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做出新贡献。(来源:威海市卫健委)